嘉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没有校友会,就没有现在的秀州中学 [复制链接]

1#

大家知道秀州中学是在年由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但少有人知的是在年,当北伐革命的风暴席卷中华大地,打倒帝国主义,反对文化侵略的口号响彻云宵时,美国人决定停办学校了。作为一所私立学校老板说不办了,学校也就完了。在这危难之际,是秀中校友会站了出来,推举了黄式金等人成立维持母校筹委会。并决定脱离与外国教会的关系,由中国人自主办学。然而,这又谈何容易!除了勇气外,经费、校舍、设备、师资....哪一件都不是省油的灯。为了维持学校的运转,校友会开展了募捐运动学生每人半元,教职工每人多少元。因为向教会租借校舍遭到拒绝,校友会四出奔走呼号,呈文政府恳请支持,发宣言求得社会各界的同情。为了加强与教会谈判的力度,用通讯方式改组学校董事会,多方恳请社会贤达的支持,其间艰难险阻,形势山重水复。在校友会和广大爱国师生的艰苦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下,整整历时2年7个月之久,终于冲破了教会的重重阻挠,从美国人的手中收回了学校的教育权,并改名为“私立秀州中学”。从而实现了由国人自己办学的愿望。如果不是校友会的努力,秀州中学也许早就不存在了。从27年到37年,是秀州中学最辉煌的时期。年,抗日战争爆发。11月份嘉兴沦陷,学校被迫解散.在这兵荒马乱之际,俞沧泉等八位老师不顾自己家庭的困难,率领部分无家可归的学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集体流亡。他们边流亡边学习。经过艰苦卓绝的跋山涉水,最后到达贵州桐仁,流亡行程达四千余里。而顾惠人校长为了不做亡国奴先坚持在上海孤岛办学,并创办了华东联中。41年太平洋战争燥发,孤岛沦陷,不得已又迁移至江西赣州办学。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为国家民族保存了一批知识精英,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就足当年赣州联中的毕业生。年8月,抗战胜利时,曾经的学校已成了日本人的营房,校园内满目疮痍一片狼籍。原来的秀州中学早已没有了,一切都得白手起家。作为私立学校,国家没有一分钱的补助,政府也根本无力顾及,复校的使命再次落到了校友会的身上。为了给复校筹措资金,校友会又一次地发动校友募款集资一千多万元时币,用以修复校舍,聘请师资。看到学校一无所有的现状,各地校友们纷纷捐款献物,全校师生自觉自愿地在“教师降低工资,学生甘睡地铺,设备残缺不全,操场就是草场。”的情况下,日以继夜地工作。用了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招生、师资、设施等艰巨的学校复校任务。秀州中学又一次获得了重生。年,秀中改为嘉兴工业专科学校,后又改为嘉兴工学院。成为嘉兴第一所高等学校。尽管学校的名变了,办学的性质变了,但学校的师资、校风没变,学校的文脉还在。年,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工学院被解散。这下子学校可惨了,老师调走,学生回家,设备分掉,图书拿光,连课桌椅也被人用船船船地运走………一所好端端的学校,只留下走不了的校舍,然后,当年的嘉兴四中和嘉兴十中合并组成了新的嘉兴第二中学。秀州中学再次遭遇了灭顶之灾!然而,秀州中学真的没有了吗?不!正如个国家,一个民族,只要她的文脉在,她的精神就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义生”。历史真的证明了这一点。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以俞沧泉老师为代表的上海校友率先倡议恢复秀州中学校名.倡议得到了海内外秀中学子的热烈响应。在广大校友的强烈呼吁和市领导、学校领导历经年的努力下,年1月秀州中学终于恢复老校名,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作为原教会学校而恢复校名的,这在当时的中国是第一家。秀州中学再次获得了重生。由于历史的原因,秀州中学曾经有过相当一段时期的低谷.年6月,钟凡勇校长被调到秀州。记得第一天他走进学校,在北斋门口,一位老同志拦住了他:“钟校长,你来了!”他说:“是”。老同志接着问他:你了解这所学校吗?钟校长坦率地说:不了解。他看着钟校长,便毫不客气地说了起来:“秀州中学有三怪。第一怪,毒鬼多来西,算起来要从前门要排到后门:第二怪,女人要比男人厉害;第三怪,中南海门最后一个开。”因为不了解情况,钟校长不敢随便答复他,但钟校长基本明白他的意思,钟校长回了他句:“从明天开始中南海的门第一个开,”就走开了。钟校长走到报告厅边上,遇到了匆匆赶来的校办厂厂长。厂长冲若钟劈头盖脑的一句话:“钟校长,我通知你,从今天开始我厂长不做了。”说完回头就走。我走进文印室,其它学校已经是一体化时代了,这里还是手刻钢板手推滚筒地印试卷。钟校长进财务室问:“年初学校的资金总共多少?”回答才七千元钱,钟校长吃惊地问:那你们年终奖拿什么发?会计告诉他,年终奖是学校门面房租金预收,才发的。教师的奖金每月平均才27元,是嘉一中的十分之一。而我过来,每个月收入至少减少......回到校长室,钟校长看到学校领导正在处理青年教师为抢宿舍而砸门锁一事,还有是一学生团伙欲盗期末试卷的事件。事情过后没几天的一个深夜,学校便发生了一场离奇火灾,政教处被大火烧成一片焦土……还没等钟校长回过神来,法院来了传票。原来学校办的商贸公司负责的经理卷款潜逃,学校被人家告上法庭。钟校长陪书记上了法庭,结果学校输了官司,欠了几十万的外债,债主逼到校长室......那年正巧遇上95校庆,座谈会来了不少老校友。一位北京的老校友气愤地站起来说:这几年,我回嘉兴,看到的母校的现状惨不忍睹。回到北京,我对老校友说,今天的母校可用三句话来概括:领导抓钱、教师跳槽、学生剃光头(高考为0)。他痛苦地说:我真的不想再回去了。接着他毫不客气地指着钟校长的鼻子问道:今天,你上来了,你准备怎么办?……95年高中招生,8个班逃走了2个半班。据说很多学生都到吉水去读职高了;老师出校门,校微不敢戴。一位当年的老领导曾痛心地说:秀州中学是所三无学校。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人们对秀州中学唯恐避之而不及....钟校长提出:教学质量硬件难,软件更难,而观念的转变难上难。记得他第一次召开教研组长会议。是学校的生命线。高中教学必须以高考带会考这个很正常的要求,居然遭到了强烈的质疑。一位老教师激动地说:钟校长,你不要下车伊始使哇啦畦啦,你知道这所学校的情况吗?你知道这里的学生吗?老实说秀州中学只要考上一个,嘉兴一中有一个考不上,秀州中学就赢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钟校长仔细地观察分析了这所学校,在四顾茫茫皆不见的同时,却有着——明暗两个非常特别的亮点。他隐隐地感觉到,这所学校有一批非常优秀的老师,简直是藏龙卧虎,只是还没有被发掘和打磨,这是一个潜在的亮点。而这所学校最明最亮的特点是校友对母校的热爱和关心,其真挚和参与的热情和深度,是他见过的几百所学校所从未有过的。在他内心里清楚地认识到这所学校以62年为界,62年前的校友对母校现状是狠不当初,痛心疾首;而62年后的校友对母校是见怪不怪,熟视无睹。这现象极不正常却又是十分正常,因为从根木上讲,这前后本来就是两所不同的学校。钟校长把钟的使命定位在:不仅是使一所普通学校发生转变,而是让一所历史名校的再度复兴。如何跨越这历史的鸿沟,便成了摆在他面前巨大的障碍。钟校长的思路就是:全力借助老校友的力量,大造学校改革开放的“势”,大势所趋,劳如破竹:而出的奇兵则是:“校友文化”。在他最因难的时候,正是老校友们给了他巨大的力量。一天,钟校长收到一封美国来信,打开一看,是陈省身写来的,信一开头就是:钟凡勇校长:闻接学秀州,深为母校庆。..这让我大吃惊。在信中,他不仅提出母校发展要加强外语教育,还主动提出为母校图书馆捐赠万美金......80多岁的许树德老师拖着年迈的身驱,几乎每天到钟校长这里来,向他介绍校友会。校友,秀州之光学校校办厂遇到困难,他到北京去找校友帮忙……母校,仿佛便是他全部的精神世界:海盐的金梅英校友,找到我说:我是个退休了的外语老师,我有教育经验。我不要报酬,我想免费为母校教外语。北京的孙式缪校友叫钟校长去北京,带他去教育部、中央教科所。她说:钟校长,你想去什么部门联系工作,我带你......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那年正是九五校庆,钟校长把校庆的主题定在了:“继承母校光荣传统,重振秀中昔日辉煌。”的思路上,并大胆地提出:“用十到十五年时间,赶上甚至超过嘉兴一中的奋斗目标。在战略上藐视的同时,在战术上高度重视。他在学校里转变教师观念,加强管理,全力提升教师素质。同时,只要遇到重大的活动,如运动会、挂牌捐赠仪式、校庆、歌唱比赛--就大张旗鼓地大道振兴母校的声外,大力弘扬秀中的优良传统。得道者多助。钟校长的想法得到了领导和老校友们的全力支持。市政协徐良强主席为了振兴秀中,做了大量的工作。那怕工作再忙,每年他都要找校领导谈心,给师生们作报告,讲形势,鼓信心,实实在在地帮助学校解决不少具体困难。秀中新校舍的建设,就是倾注的徐主席巨大的心血。范巴陵副市长和朱加椿秘书长为了学校走出困境,发起的“捐资助学”活动更是一个个单位帮助落实。而嘉兴企业界的校友们也纷纷捐款,帮助学校渡过难……北京、上海、杭州、台北、澳大利亚、美国……批批校友赶来嘉兴,为母校振兴出深划策。那几年,钟校长直沉浸在校友热忱的亢奋之中。李庆云,新华社的高级记者、中国新闻学院的大教授,这位七八十岁的老人为了他心中的母校,每年都来回的奔走在北京到嘉兴的铁路线上,几年中几乎不下十余次。在嘉兴他睡在每晚30元的旅馆里,所有来回的费用全部自理。他抱病主持编辑了《顾惠人校长纪念集》;发起了顾惠人校长铜像的设立;是他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抗战流亡时期赣州联中的五届学生组织起来,举行了长达十余年的联谊活动:他还主编了反映赣州联中同学间深情厚谊的级刊《山谊春秋》。他逝世后,由姚国祥接着办。直到年,连年龄最小的姚老也八十五岁了,实在是动不了了。其间长达二十余年,字数达百万余字,共有一百另七期……可是,又有谁能知道,其实,他一天也没有在嘉兴秀州本校上过学,他是赣州联中时期的学生。百年校庆期间,他组织了六十多位海内外的校友来嘉兴参加校庆,其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到嘉兴。他说:我所以“认祖归宗,因为是顾校长的爱国思想教育了我;他的人格力量感染了我,因为我是“秀州人”!……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年代。95校庆,捐资助学,高中部封闭式教育...振兴母校的大“势,全力地推动着学校发生深刻的变化。而在这振兴路上,学校也付出了极其沉重代价。我最好的搭档党支部吴建义书记和优秀的年青教师周振亚俩人,均在40多岁的最美好的年华里,倒在了前进的路上。他们有很大的因素是素死的。对此,我一直心怀内疚。上世纪末,正是学校重振辉煌最艰难最繁忙的日子。当时,学校本身在艰难的爬坡中,市教委又把原嘉兴七中和嘉兴四中并了进来;把秀州的高中搬出去。高中搬出去因没有场所,还得去租校舍;学校还有两个频临破产的校办厂和两个刻不容缓的建筑.场地……而校庆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在这焦头烂额的时刻里,又是校友会给了学校最大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为了迎接百年大庆。学校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疏通历史,整理传统,艰苦卓绝地完成了对秀州精神和文化的全面系统的整理。恐怕没有人会相信,这千头万绪的工作几乎全是校友们义务做的。尤其值得提的是杭州校友毛树坚教授,为了弘扬和传承秀州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承担征集和编辑工作。民间之力为学校修史,是一件工程浩大而又万分观辛的有实践,他发起和组织了对母校校史这一事情,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这洋洋酒达50余万字的校史文集《雪泥鸿爪忆秀州》的出版,其中倾注了校友巨大的心血,浸透了校友对母校无比的热爱。这部称得上学校“永乐大典”的巨型文献,收录百年来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发展历史和经验总结。对学校、对嘉兴、乃至对中国教育领域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人的名字:毛树坚、姚鸿瑞、马瑞康、褚元强,薛九泉、李庆云、吴建义、朱伯荣...为了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少受影响,在整个校庆的筹备期间,我基不没有动用学校的力量,而是请了十多位热心的退休老校友组成校庆筹备组。这些老同志舍小家,为大家,弹精竭虑打文工,做了大量的工作。凡是当校长的都有一个体会:一次校庆半条命。更何况是百年大庆。筹备期间学校举行了上百次的各类别的联直活动:聘请各届校友联络员,组建遍及国内外的校友联系网络:发出各种联系信两三千余封:出版校庆简报和“秀州之光刊物七期:收集赠物、照片,简历、荣誉证书近千件:在《嘉兴日报》开设“我与秀中”征文栏目近....为了宣传弘扬秀州的人文精神,学校出版了图文并茂的“校庆纪念册”:还有给学生作校本数材的10余万字的“秀州人物”一、二册:纪念老校长生平的“顾惠人纪念集”;介绍校友会的资料性文集“永世莫忘休”;校庆用的明信片、金箔画、纪念章、校庆指南---而精心布当的校史陈列馆中-千多位遍及世界各地的校友照片、介绍和实物的收集、核实、校对、布置,字宁向向更是倾注了校友们无尽的心..-.校庆期问,数百上千次的人员往来接待:数以干计的照片、实物登录:数以百万计的文稿撰号.....所有的收集、设计、整理、修改、编辑、校对、印刷....仅靠一所学校之力,又在几乎不动用学校在职人员的情况下,高质量完成,其中的艰辛困苦和无私奉献,真是常人难以想象。人称“秀州之宝”的褚元强老师是筹备组的中坚力量。作为秀州精神的典范,老两口几十年前就收养了两个被人遗弃的孤儿,其中一个还是残疾的。如今九十岁的老人,校友会的事便是他人生的头等大事。家里的事情有时要犯糊涂,但上千个老校友的姓名、地址、家庭情况,他却能倒背如流。三十多年来,他为校友会写下的材料不下上百万字。每个月联系校友用的电话费要上百元,这些费用全是自己负担的。筹备校庆期间,因连续工作积劳成疾,胆结石开刀,摘除胆囊;后又胃出血,路也走不动,他”声不啃。记得有一次,为了校对校庆文集,一直工作到深夜一二点钟。从印刷公司出来,突然两眼昏黑,什么也看不见了。深更半夜路上连出租车都没有,我只能扶着他慢慢步行了整整四十分钟才回到....离休老干部薛九皋是业余的嘉兴地方史专家,嘉兴军事志就是他主编的。他的晚年家庭负担很重。爱人瘫痪在床,还要照顾孙子读书,家里买菜、烧饭全靠他。一忙完家务,就扑在校庆筹备上。他是一个非常有心的人,有什么重大的校友纪念日或学校应当注意的事,他就早早提醒钟校长。他日以继衣继夜地工作为学校编辑《秀州人物》上下两册。留下了几十万字的珍贵历史资....高宅龙校友更是个热心肠的人。由于“文革”的破坏,学校的档案材料散失严重,其中67、68两届师生名单完全没有了。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高宅龙校友用了几年的时间,找师生一个人一个人地回忆整理出了学校“百年师生名录”。通过寻找亲历者的方式,和叶佩芳老师等整理出学校“百年大事记”;学校历史档案中的校刊“秀州钟”缺失严重,他到上海、湖州、平湖等地图书馆去查找历史档案,一页页地精心复印:为了保存一些知名老校友的珍贵史料,他自费上门拜访老人,为他们录像,进行口述历史的抢救记录工作....那时,买车票十分紧张,为了帮外地校友买回程火车票,他让女儿骑摩托车去火车站买票。结果出了车祸,女儿手臂骨折,他连说都没说。为了给来嘉兴的老校友们省钱,他把家中的房间腾出来做接待站,免费让校友居住……他身体不好,数次开刀,人躺在病床上,心里还在想着工作。开刀前夕,为了怕发生意外,他把校友会的事全部交待后,医院......而在百年大庆期间,在外来的校友中,更是蕴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朴英俊夫妇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件,朴英俊先生是韩国人,三十年代跟随金九先生抗日来到中国。后来,作为韩国独立运动的将军和政府的电力部长,他曾两次回到母校,还为母校捐赠铜琴等。当他得知母校将举行百年大庆和顾惠人校长嗣像揭幕仪式时,他要钟校长到时一定通知他。校庆前,钟校长写信告诉了他,但直没有回音。校庆的前一天,市外事办突然通知我,朴夫人来了,要钟校长马上去宾馆看她。见面时,钟校长大吃一惊。原来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是专程为了了却丈夫的遗愿,坐着轮椅从韩国飞到中国的。她要钟校长不要惊动任何人,她说:“朴先生半年前故世了,他生前念念不忘母校,他说.一生中进过不少学校,但嘉兴秀州中学最好。他要我到中国...”说着,她给了我两个信封,一个给母校百年大庆,一个给顾校长铜像。其中各美元和美元.....这位可敬的老人,在参加完铜像揭幕仪式后,就悄悄地走了。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从95年上线数0;到96年18个;97年48个;98年一百多个:99年三百多:0年,学校的升学率已达到98.6%,录取重点大学的人数达72人,本科人,在同级学校中名列全市第一。许多学生在省市各种竞赛中获奖,谢俊豪同学荣获全国数学竞赛-等奖。师生精神面貌焕然新,学校管理水平有了重大突破。百年大庆那天,整个嘉兴城被轰动了。海内外宾客来了有二千多人,校园人山人海,人们奔走相告;嘉兴市主要领导全部到场,各种传媒均以头版头条予以报道。一位记者朋友和钟校长说:我们谁都没有想到在我们身边居然有着一个巨大的金矿。普通的门罗百姓更以:“我在秀中读过书”为自豪。一所中学的校庆活动,几乎成了全市人民的欢乐节日百年大庆后钟校长在翻看学校的照片后发现有一张照片令人深刻。画面上是百年大庆后,四个老人的合影,他们的年龄加起来有岁,平均达92岁。九十多岁已是风烛残年、闭门不出年龄了,而他们居然为了母校的校庆,让子女搀着远道而来……立在嘉兴这片土地上。这种事恐怕在全中国的校庆中都是十分罕见的吧……历史再次证明了:没有校友会,就没有今天的秀州中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