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办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横港村,成片的稻田与民居绘出和美乡村美丽的风景线。田建明摄
城乡融合是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城乡融合到底应该怎么“融”?“如今,这里的城乡一个样!”是浙江省嘉兴市许多进城定居、返乡创业居民的真切感受。
年3月23日至2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嘉兴专题调研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调研期间,习近平同志指出,嘉兴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
嘉兴市,地处浙江东北部,东接上海,北临苏州,西邻杭州,与宁波、绍兴隔江相望。嘉兴也是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20年来,嘉兴致力于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统筹城乡发展路径,让所有人都能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共享、具有嘉兴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
改革创新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67岁的沈发明是嘉兴市秀洲区新城街道殷秀社区居民,一双糙手“暴露”了他昔日艰苦的农村种菜生活。“早起掀大棚、晚睡理蔬菜,翻耕田土、种植秧苗。”回想种菜的苦,沈发明感叹不已。
当年搭满大棚的地方,现在都已是高楼大厦。年,殷秀村整村征迁,村民住进了秀洲花园、佳园小区和殷秀花园,开启了新生活。
撤村建居、小区搬迁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转换,更是社会结构与文明形态的深刻变革。“进城生活是否习惯?保障怎么样?工作好不好找?”这是解决农民身份转变,进城更要融入城市问题的关键“三问”。
步入秀洲区新塍镇火炬村,一排排楼房整齐划一、绿化美观整洁,临街的店铺鳞次栉比,配套的公共设施一应俱全。这里也是秀洲区启动的农房改造集聚试点之一,几年间,新塍镇的农户实现了集中居住,宅基地被复垦整理,按一定比例用来建设社区和开发工商业。
居民“上楼”后,户籍住址不变、户口簿不换,原有农村权益不受影响。“我们打破跨行政区域的壁垒,首创了进城农民登记备案制度,对全域土地整治退出宅基地后,实施公寓房安置,加快转移农民市民化。”新塍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居住地变社区后,农民便可就近就地享受各类优质公共服务。
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一体发展再到城乡融合发展,嘉兴市在破除城乡壁垒、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上不断探索实践、改革创新。
年,嘉兴市率先制定了《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是全国第一个制定出台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地级市;年,嘉兴市以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抓手,深化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三五共治”“三改一拆”,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盘活城乡要素资源;年,嘉兴市以“十百千”示范创建为引领,开展产业提质等六大行动,建设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年,嘉兴市以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载体,实施城乡融合发展“”行动,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嘉兴市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0.61万元增长到年的4.96万元、连续20年保持全省第1,城乡居民收入比1.53∶1、连续5年全省最优,年所辖五县(市)农民收入全部进入全国前十,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城乡发展最为均衡的地方之一。
区域协同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城乡界限被逐渐打破,城乡要素不断加速双向流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天地也更加广阔。
城乡融合发展,有人梦想进城,也有人琢磨换条“赛道”,选择返乡创业。作为80后农创客余魁,是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年浙江省“十大数字乡村先锋人物”。早在几年前,他就在嘉兴市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搭建起“清洁化生产+智能化装备+数字化管理”的数字农场模式。
“我们采用成熟的沙培、气雾培和水培技术,种植西瓜、番茄、玉米、黄瓜和各种叶菜类作物。”余魁介绍说,占地百亩的园区内,只有一位管理员。对园区的管控大多时候只需要依靠手机,手机上点一点,无人驾驶机器就会按照设定线路穿梭在园区内,或在运输农产品、或是进行植培。
把握现代化数字农业生产先机,余魁和其团队成功地打造出标准化、规模化、数据化、共享式蔬菜生态工厂示范区亩,水稻清洁化生产及综合水价改革示范区1万亩。同时,他们打造的“1+N”农业产业联盟模式,带动嘉兴市50多家农户使用现代化农业装备,累计辐射面积近0亩,农户年均增收30%以上。
近年来,嘉兴市全面推广农业经济开发区模式,创新发展“新仓经验+广陈模式”,采用“二产理念、三产思维”发展农业,将政策、服务、资金、人才、管理等资源加以集聚,实现农业经济开发区模式县(市、区)全覆盖。
跳出一域看产业,用全局的眼光精准定位,这也是嘉兴市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实践中种种细节共同指出的方向。
年12月,嘉兴市与湖州市以嘉湖片区整体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计划到年,嘉湖试验区在健全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体制机制等五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全国前列,城乡差距持续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
作为长三角中心腹地的嘉湖两地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以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为主阵地,嘉湖双城积极探索产业平台共建、公共服务共享、文旅融合共推、生态环境共保等多领域一体化创新合作。
年6月5日,浙江省首笔跨地市排污权交易启动签约仪式在嘉兴市桐乡市举行,桐乡时代锂电项目与湖州长兴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就相关气体排放指标转让达成合作协议。此次交易打通了省内跨区域排污权交易通道,为促进毗邻区域一体化要素流动进行了新的探索实践。
近年来,嘉兴市还建立了水权确权登记系统,探索建立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初始配额与生态产品价值挂钩机制。南湖区与平湖市、海盐县和嘉善县签订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开展流域生态补偿,累计获得补偿资金万元;建立企业投保补助机制,按保额的50%给予补助,共投保环责险家次,保额2.亿元、保费.29万元。
以人为本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做乡村医生,不图轰轰烈烈,只要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地提升本领,农村也是一片广阔天地。”在嘉兴市桐乡市崇福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虎啸分中心,“老村医”许金良一干就是40多年。
“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医院到秀洲区洪合镇卫生院,医联体医院主任医师季素芳“沉”到了医疗卫生体系的“神经末梢”,成了一名“新村医”。
从“老村医”到“新村医”,这是跨越时空的接力与坚守,也是嘉兴持续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嘉兴市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均衡,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截至年,嘉兴市共建立县域医共体13个,覆盖17医院和52家基层机构,千人医师数4.0人;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嘉兴市常住人口签约人数达.52万人,十类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93.51%;落实城乡同质同标免费健康体检制度,并面向流动人口提供同等服务,年完成体检88.5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