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文
孙志强
作者简介:孙志强,嘉兴教师,阅读与写作爱好者,退休后任《秀洲区军事志》、《油车港镇志》主编。
每次到老油车港,我总要去看看奔流不息的红旗塘。因为那里积淀着嘉兴农民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积淀着一段风卷红旗的篇章。
站在刚移址重建的红旗塘大桥上极目东眺,记忆的闸门便会瞬间开启。嘉兴农民在悠远的农业发展史上喜忧参半的奋斗历程,尤其是当年我亲眼目睹的开挖红旗塘的艰苦情境顿时就会浮现在眼前。
自唐代宗广德年间苏州剌史李栖筠派遣大理评亊朱自勉到嘉兴大规模围圩屯田后,嘉兴的农业就超越了北方,成了举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天下粮仓。当时的文学家李翰为此曾撰《嘉兴屯田纪绩颂》,留下了“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溢美之句。
然而在那靠天吃饭的漫长岁月里,由于水利长期失修,致使属古太湖沉积的嘉兴北部因地势低洼而洪灾频发,陆地行舟、庐舎俱毁、家破人亡的惨象不断见诸史书。
仅年超危急水位长达55天的特大洪水,嘉兴就几成一片汪洋。重灾区嘉善县被淹农田40万亩,损失粮食万斤。年的洪涝又淹没了该县的30万亩农田,情况之严重已到了水患不除,民无宁日的地步。
民之所呼,党之所应。于是解放后嘉兴县第一项蔚为壮观的重大水利工程——红旗塘工程被提上了议亊日程。
之所以首先开挖红旗塘,是因为年初江苏开通了被誉为“黄浦太湖结成亲”的太浦河,形成了一条涝水东泄的通道。
但由于该工程堵坝并圩,筑堤建闸等原因,致使苏州塘以东现嘉兴市地界的58条北排水道被阻断了31条,造成嘉兴北部地区70余万亩农田的涝情进一步加重。为此嘉兴县委在地委、省委的支持下,以破釜沉舟之勇气义无反顾地决定立即上马红旗塘工程,以引水入浦解燃眉之急。
红旗塘原规划东起老油车港西首的沉石荡,向东横穿现嘉善县北部各公社,接上海境内大蒸港由园泄泾入黄浦江。全长26.19公里。排水区域平方公里,河底高程负0.1米,底宽68米,水面宽米。但由于上海境内的5.1公里未同步实施,因此当时开挖的是嘉兴境内的约21公里,主要位于现嘉善县,属现秀洲区老油车港境内的仅米。
县委一声令下,全县奉命而动。首期工程于年12月27日在西起老油车港殷家港,东止西塘和尚塘全长约15公里的工地上全线拉开。共出动南汇、双桥、塘汇、新塍、建设、南湖、天凝、魏塘……等17个公社的3.5万余名民工投入施工。
施工队伍一律按团、营、连、排、班实行军亊化编制,由工程指挥部党委统一指挥,各民工团分段包干。经日夜奋战,工程于年5月26日完工,共开挖土方.89万立方米。
二期工程趁热打铁,于当年12月13日启动。此期工程分东西两段同时进行。东段从西塘和尚塘至干窑李厍白滩港,全长米;西段从老油车港殷家港至沉石荡,全长米。仍然从17个公社调集约1.5万余人成建制参挖。那时我刚到老油车港当教师不久,因此目睹了此期工程的全过程。
开挖工程的艰难是现在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当时一无挖掘机,二无吊车,甚至连电也未通。整个工程全凭民工们的一把铁搭,两只土垯,一根扁担用人力一点点的啃下来。实行的完全是人海战术,依靠的完全是愚公移山精神,凭借的完全是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
那真是一个激情似火的年代。整个工地上处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文艺宣传队高唱着使人热血沸腾的革命歌曲。“开好红旗塘,多收万吨粮”,“比一比、赛一赛,力争上游当模范”,“宁可掉下一层皮,也要多挑十担泥”等战斗口号此起彼伏,彰显了那个时代特有的万丈豪情。
每当傍晚我在暮色中翻越工地到红旗塘对岸的澄溪大队北尚浜去开展扫盲工作时,常可看到有的连、排仍在挑灯夜战“放卫星”。民工们肩挑沉重的泥担一步一撑地奋力爬坡,虽已是寒冬腊月,但他们单薄的衣衫早就湿透。他们和著名作家冯骥才笔下的泰山“挑山工”同样彰显了中国农民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当年正是国家困难时期,粮食和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民工们在半饥半饱、面黄肌瘦的情况下从亊如此繁重的劳动,因此而积劳成疾的不少,有的甚至一病不起。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旧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嘉兴农民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历史应当在嘉兴农业发展的功劳簿上为他们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期工程于年6月5日竣工,共开挖土方.42万立方米。至此红旗塘嘉兴段全部建成。整个工程挖出的土方,如果筑成高、宽各1米的长堤可长达约公里,横贯整个中国还绰绰有余。这巨量的土方其实就是铭刻嘉兴农民功绩的一座丰碑。
由于当时国家的总体治太规划尚未制订,因此在红旗塘嘉兴段的终点干窑李厍筑有一座顶宽1米,长米的梯形堵坝,致使红旗塘并未与相邻的上海青浦县的水系对接,嘉兴北部的涝水仍然未能东泄,但灌溉与船运之利已渐次初现。
年6月中下旬,太湖流域又发生特大洪灾,嘉兴北部几乎成为泽国。灾情惊动了中央,经田纪云副总理签署,国家防指下达了炸坝指令。7月5日由青浦县人民武装部奉命炸开了已存在了长达32年的拦河大坝。滔滔洪水顿时以万马奔腾之势由沪入海。嘉兴人民一片欢腾,同声唱响了一首永不落幕的赞歌。
年6月起,根据国家计委批复水利部的治太红旗塘工程规划,红旗塘工程续写了新的篇章。先后实施了河道疏浚、护岸修筑、堤岸绿化、桥樑建造等工程,并将该塘的上游延伸至现油车港镇的鳗鲡港。整个工程于年通过了太湖流域管理局的验收。由此红旗塘成了嘉兴人民的一条幸福塘。
此后几十年里,嘉兴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攻坚克难的精神又接连实施了南排、北排和圩区建设、大包围等大型水利工程,终于以不懈的努力降伏了这头千百年来为非作歹的水魔,水患由此变成了水利。
岁月留痕,江河永存。如今极目东眺红旗塘,这条已成通沪黄金水道的两岸一座座美丽村镇生机勃勃。每当太阳晨升暮落,闪烁着鱼鱗般金光的流水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颂扬着党领导人民战天斗地的不朽伟业。可谓是:三年鏖战惊于世,一水鸣弦百里吟。漫卷红旗呼水啸,伟绩丰碑铭人心。
红旗塘工程是“秀水泱泱,红船领航”的一个例证。60余年前,嘉兴人民循着党指引的航向,用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在治水的道路上诠释出了伟大的信念和力量。时至今日,这段充满拼搏和激情的岁月虽已尘封于历史,但其可歌可泣的精神仍将永远熠熠生辉。
【源自南湖文学,文学总顾问:吴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