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绍大桥(JiashaoBridge)是中国浙江省境内连接嘉兴市与绍兴市上虞区的过江通道,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湾海域内,是常台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的组成部分。嘉绍大桥是人类第一次在世界三大强涌潮河口(中国钱塘江、巴西亚马逊河、印度恒河)之一的钱塘江入海口建设的一座世界级桥梁。
年,绍兴市提出建设嘉兴至绍兴跨江通道工程项目并开始前期工作,年12月14日嘉绍大桥动工兴建,年2月3日全桥合龙贯通。年7月19日通车运营。嘉绍大桥南起沽渚枢纽,跨越杭州湾,北至南湖枢纽,全长10.千米;桥面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千米/小时;项目投资额62.8亿元人民币。
建筑结构
嘉绍大桥主航道桥采用技术含量最高的6塔独柱斜拉桥方案,这使主桥长度达米,分出5个主通航孔,索塔数量、主桥长度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大桥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主桥总宽度达55.6米(含布索区)。水中区引桥大量采用大直径钻孔桩(直径为3.8米,深达米以上),单桩混凝土灌注量超过立方米,为世界上直径最大的单桩;同时取消桥墩上的承台。
运营情况
按浙政办函()56号文件规定,小车通行嘉绍跨江通道的资费为65元,其中嘉绍大桥通行费为40元,货车按照车型和实际吨位收费。绍兴滨海新城北互通至海宁尖山互通路段,对于危化品车辆仍实行禁行交通管制。
交通流量
截至年7月16日,嘉绍大桥双向总流量已达到辆次,日均辆次,平均每小时过往车辆超辆次,通行费收入3.3亿元。
截至年7月24日,试营运六年来,嘉绍大桥车流量保持年均20%以上的高增长速度,累计通行车辆万辆次,货车占比在40%以上。年上半年,嘉绍大桥的日均车流量在4.41万辆次的大流量下。
技术难题
为防止主航道摆动对通航影响,嘉绍大桥创造性地设置5个主通航孔,以适应河床的频繁摆动;水中区引桥首次大规模采用3.8米大直径单桩独柱结构的桥墩设计,总数根,大桥阻水率降到5%以下,从而保证了不影响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大潮;此外,大桥创造性地采用了刚性铰装置,这种装置为世界首创,解决了类似超长连续桥梁主梁的伸缩问题;嘉绍大桥在中国国内首创索塔“X”型托架,该托架作为主塔“宝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复杂,在中国国内外无先例可循。
1、嘉绍大桥是人类第一次在世界三大强涌潮河口(中国钱塘江、巴西亚马逊河、印度恒河)之一的钱塘江入海口建设的一座世界级桥梁。2、嘉绍大桥创造性地在主航道桥跨中设置释放主梁纵向线位移的刚性铰装置,为世界首创。3.嘉绍大桥首次采用在单桩独柱桥墩上利用架桥机进行节段拼装连续刚构。北岸水中区引桥长5千米,共个预制梁段,预制、安装精度要求达到毫米级标准,施工工艺极为复杂。4.嘉绍大桥是世界首次在强涌潮河段采用船舶运输安装大体积钢箱梁的桥梁。主航道桥钢箱梁总量8万吨、个节段,最大单体重达吨。由于涨、落潮时流速过大,低潮位时水深不足,只能利用高平潮的时机进行作业,有效作业时间仅1小时左右,要完成从船舶定位到钢箱梁起吊等10多道工序,难度极大。
科研成果
截至年7月,嘉绍大桥已取得12项技术成果,获得49项发明专利,并创新了14项工法。
荣誉表彰
嘉绍大桥试运营六年(-)来,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钱江杯、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国际桥梁大会古斯塔夫·林登少奖、国际路联杰出工程设计大奖、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工程项目特别优秀奖“菲迪克奖”等荣誉。
文化特色
“嘉绍大桥”四个字出自鲁迅的手稿,古朴厚重契合了大桥的风格,大桥上的6根塔柱外形是综合了毛笔和宝剑的外形。在晚上灯光的变幻下,塔柱可以变化成两种形象:像一把倒立的宝剑或是插入水中的毛笔。
鲁迅
本文参考内容来源:绍兴市人民政府、浙江新闻、中国建筑新闻网、中国公路网、百度百科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