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质量发展践悟因时因势校准监督重点 [复制链接]

1#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张李光

江苏省无锡市纪委监委成立8个专项督查组,聚焦疫情防控强化监督。图为近日,该市纪委监委专项督查组在新吴区政务服务中心进行现场督查。黄星摄

浙江省嘉兴市紧盯重大工程项目强化政治监督。图为嘉善县纪委监委督查组来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工程现场,检查省际交通工程推进情况。钱思舒摄

本期嘉宾

王渊四川省内江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章建通浙江省嘉兴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周凤琴江苏省无锡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代主任

紧跟党中央最新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因时因势调整应变,是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也是进一步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地纪检监察机关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坚持因时因势、与时俱进,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深入把握纪检监察各项工作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根据时势变化迅速调整纪检监察工作重点及举措,以有力的政治监督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具体工作中,如何正确理解把握落实“因时因势”要求?还需要克服哪些现实障碍?我们采访了三位地市纪委监委负责人。

善于审时度势,精准把握纪检监察工作所处历史方位和新发展阶段特征

记者: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对此,如何理解?

章建通: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要正确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深刻认识变的是时势,不变的是责任。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时代变化的本质,及时找准突破口、调整着力点,才能正确地制定工作策略,提高工作成效。时势的“变”要求更加善于审时度势,精准把握纪检监察工作所处方位和发展趋势,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但政治机关的定位决定了政治监督重大政治责任、高质量发展时代主题、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民生诉求、发挥监督治理效能的现实需要和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的内在要求不变。因时因势、与时俱进就是在“变”的背景下,更加突出践行“不变”,比如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要全面加强对责任落实的政治监督,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更好地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王渊:主动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准确把握党和人民事业所处历史方位和新发展阶段特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与纪检监察机关职责科学地历史地具体地结合起来。作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我们将按照更加突出政治监督要求,坚持政治能力与业务能力提升相结合,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方式方法,因时因势调整监督重点,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坚决防范化解思想涣散、纪律松弛风险,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内江落地落实。

周凤琴: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面临复杂严峻环境和艰巨繁重任务,通过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可以保障党中央政令畅通、全党在新征程中步调一致前进。“因时因势”的要求,具有方向性、整体性、时代性、辩证性,无论是更加突出政治监督,还是高质量发展的主题,都是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新要求,特别是在时势的变化中,必须坚持心怀“国之大者”,做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工作、边总结,克服定势思维,破解现实难题

记者:做到因时因势,还需要克服哪些定势思维?

周凤琴:针对监督界限不清晰的问题,要进一步厘清边界。如实践中,少数纪检监察干部对政治监督的内涵外延、途径方法把握不准,认为“政治监督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针对监督时机滞后的问题,要及时跟进监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往往着眼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贯彻落实时间紧、任务重,有很强的紧迫性、时效性。因此,要努力解决监督工作中易出现的反应滞后、被动应付等问题。针对监督手段单一的问题,要进一步借力信息化。注重分析监督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充分把握各种监督方式的优势,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提升监督质效,特别是要善于运用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成果,贯通使用审计监督等外部监督数据,提高依托大数据、信息化平台联动监督、精准监督的能力。

章建通:思想上,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成果,特别是学好用好其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工作、边总结,着力破解定势思维、现实难题。方法上,坚持系统推进。监督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要有前瞻性、整体性、全局性意识。以日常监督为例,既要放在纪检监察系统中来部署,也要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审视。路径上,不断拓展基层监督,持续推进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建设。

王渊:首先要破解监督“大而化之”的问题。在工作中,还一定程度存在监督虚化、泛化问题,有的甚至搞上下一般粗、一刀切。我们必须坚持以上看下和以下看上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监督小切口,推动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其次要破解监督“浮于表面”的问题。少数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政治站位不高、方式方法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还是依靠听汇报、看资料、走现场这种“老三篇”方式开展监督,精准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强,监督质效不高。必须因时因势创新监督方式,推动监督下沉落地。再次要破解监督“一查了之”的问题。一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对监督发现问题后续整改抓得不实,监督治理效能不高。因此,要把“三不”一体推进理念贯穿监督全过程,做到监督、整改、治理同频共振,提升监督综合效应。

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迅速打开监督局面

记者:根据形势任务需要,因时因势调整监督重点,有哪些具体实践或经验?

周凤琴: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