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访百年古村栖凰埭 [复制链接]

1#

范洪祥

作者简介:范洪祥,嘉兴市人,年出生,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先后任部队文书、团*治处报道员,浙江日报实习记者,高中语文教师。爱好通讯报道和文学、文史写作,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散文、随笔、史料,先后出版《汉塘之歌》《汉塘巨变》《风物往事》随笔散文集,现为秀洲区*协文史研究员、区总商会报编辑。

年年末一个阴沉无雨的下午,我第一次选择大桥到栖凰埭的农村小公交,作一次重访古村的回忆。据司机说村村通公交已经第9年了,到栖凰埭的农村小公交也不例外。下午2时20分我坐上了公交车,这辆18座的小公交坐着只有我和一位中学生,我看了站牌提示沿途有17个站点。由于没有上下车,车子开得很快。

车子进入新丰境地,路标上标有栖金路,我明白这是栖凰埭到金丰的。金丰靠近新丰镇,是新丰通往栖凰埭东边的道路。新丰到栖凰埭除了这条栖金路,还有一条盐丰路,原先都是不平整狭小的机耕路,现在发展成两车道上等级平坦的柏油路。当车子进入原净相的境地,我特别熟悉。因为这是我当年步行、自行车常常走的路。步行一个小时,自行车半个小时即可到达栖凰埭。

坐在车上的我看着沿途的风景,把我带入了60年前的回忆。栖凰埭是嘉兴和平湖交界处的农村小集镇,是嘉兴最东南部交通闭塞的地方。在没有通达汽车时,主要靠船行与步行。

栖凰埭毕竟是我孩时跟着父母度过了8个年头,那里有我读过的小学,住过的房屋,工作过的单位,一起背着书包上小学的同学,喝过的河水,走过田间的小路,有当地一起游泳、割草、捡柴、玩游戏的小伙伴。

经过35分钟听行驶,车到了栖凰埭村终点站。我下车漫步在这个丁字型的街道上,从北到南,再从东到西,走过跨河的王家桥再往南边,这里一切都变了。我打听了附近开店的老者,加上自己的回忆,对古村栖凰埭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这里向东步行3里可到达曹桥,向西南步行8里可到新篁,向北步行8里可到新丰。

据史料记载,清代,栖凰埭自然村由蒋、汪大户人家迁入,开店经商,当地农民纷纷到栖凰埭赶集贸易,渐成小市。汪家致富快,几年后就新建占地10亩的汪家大院,盖起千余平方米砖木结构的大厅,后为*府机关使用。原名西王埭,亦称埭廊。

栖凰埭由西王埭演变而成,因境内住户以王姓为主,分东、西两块,东曰东王埭村,西称西王埭村。民间传说清咸丰年间,有凤凰从西边石庞市飞来西王埭,栖息在王家桥上,舞之蹈之。当地百姓惊喜,视寓凤凰栖息兆祥之意,便将桥名更名为栖凰桥,村子也改名为栖凰埭。

自唐至清属里仁乡,于清·宣统元年()建栖凰区,为区驻地。民国初先后为第五区、第七区驻地。民国三十一年(),隶属新篁区,三十八年()五月,始单独建乡,年10月,是新篁区净相乡人民*府驻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在新篁供销社工作的父亲根据上级开辟新商业区的要求,分到栖凰埭小集镇经商,正在读小学4年级的我被迫转学到栖凰埭定居学习。

那时的自然村沿河街道短窄,长不足千米,宽2-3米,有住户户,人口多人,集镇与外界交通不便,出行靠船和步行。水路只有2条不太宽阔的河流,分布通青龙港、新丰、平湖等,镇上通航船,设有简易码头。街道短窄,无象样工业,只有1家制造农具的木作坊及少数纺织土布的旧式家庭手工作坊。

但集市尚算兴旺繁盛,摊贩热闹,有7家茶馆、5家酒店,另有南货、副食品、腌腊、药材、食品店以及鱼行、姜行等。年6月,自然村行*区域设为净相公社驻地后,已不属于新篁区管辖,成为为乡*府所在地。*府遂疏浚河道,通航班轮船至新丰、嘉兴,拓宽街路,茶馆、酒店等老店复业,新开了百货、烟杂、糕饼店,还开办了邮电所、医院、信用社、供销社、公社农机厂、塑料厂、广播站,电影队等。使居民集聚、市面增色。

净相乡在解放前是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农民贫病交迫,家破人亡,田园荒芜,一片凄惨。村庄房屋变成残垣断壁,4百多亩田地无人耕种。解放后,净相乡开展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公社化后,经过多年苦战,基本消灭血吸虫病,“荒田漾”变成了“丰田漾”。当年的我也患有初期血吸虫病,经过医生精心治疗,我才康复。

当初初中还没有读完的我,因父病故就顶替父亲在集体商店工作,先后在饮食店、南货店、百货店多个岗位做过营业员与出纳会计。在那年的夏天,我还经历一桩轰动全市的凶杀案,凶杀案发生的地点在当地的小学,一位与我比较熟悉,在假期晚间曾陪伴他休息就寝多日,大我五六岁的美术课老师沈永观被凶手残酷杀死于寝室,凶手竟然是同校的徐炳华老师,最后凶手被依法处决。

这起轰动嘉兴全市的凶杀案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善良和蔼的沈老师一直让我深感惋惜。直到年3月我应征入伍参*,从此,离开了与亲人共同生活的栖凰埭。以后,由于母亲也搬迁至新丰小镇生活,就很少再踏上这块土地。

当时我家在村庄的河北岸,曾租赁并建有住房,出门就是一条狭窄又凹凸不平不到米长的泥路小街,可见到竹园、桑园、田园,大片庄稼地,农民上街赶集就常年踩踏这条泥路。晚上,小街没有路灯,常年漆黑一团,万籁俱寂,人们早早入睡,听不到机器轰鸣声,只闻到稻花、油菜花香,偶尔有几声蛙鸣。

街的东头是民国元年()由两位地方绅士筹资创办的小学,当地民众都在这里接受小学的启蒙教育,我也曾在这所学校读完了小学课程;街河的南对岸是解放前由汪姓地主建起的镇南茧站,也称茧厂,占地6亩,是供销社收购蚕茧,也是盛夏收购贮藏西瓜的地方,当年我曾在这里打零工,帮助搬运西瓜,将大量西瓜送往上海。

街的西南是解放前汪姓地主建造的汪家大院,解放后改建为乡、公社*府所在地,公社大会堂,成为*府召开大会或居民看电影的重要场所,“文革”的批斗会,先进表彰会,参*欢送会都在这里举行,当年我正是参加了大会堂欢送会,戴上大红花离开的。

村庄茧站和汪家大院算得上村庄著名建筑,也是当年我们小伙伴活动的重要场所。还有村庄前的小河,当年船只往来穿梭不绝,有农民卖瓜、卖蚕、卖稻谷的农船,有来往的农船和轮船,每到旺季,真是热闹非凡。那时自来水还没有通到普通家庭,百姓生活或饮用水来自门前的那条河。到河埠边洗漱、担水、坐船成为生活中的常事,也是村庄向外界联系的唯一水上通道。

如今60多年过去了,古村的天还是这爿天,门前的河还是这条河,地还是这块地。但是,街道、石桥、道路交通、住房、企业、学校、医院及村庄上的居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它不再闭塞,也不偏僻,它的旧貌却已渐渐远去,新颜已崭新出现。

我仔细寻找当年走过的路,住过的房,上过的学校,工作过的场所,但是,几乎找不到痕迹,只有大致的位置还能说出它原来的模样。当年行走狭窄又凹凸不平的沿街泥路,已建成六七米宽多米长可通汽车的沿街水泥路;当年解放前由王姓地主发起私人筹款建造只能行人的村庄王家石板桥,已由上世纪八十年代*府投资建成拱形通车水泥桥;原来村庄夜行漆黑一团,现在太阳能路灯通达2公里以外,并贯通连接新建的栖金路、栖叶路与国道相连。

原来出门可见竹园、桑园、田园,大片庄稼地农田后来陆续建成工厂、商店、电影院、住宅、菜场、停车场等;我家的简易低矮房屋,屋后的几分自留地,连同附近的居民房屋,以及我工作过的破旧商店营业房也被连片拆除,改建成成片多幢崭新居民住宅楼、农民连排别墅、供销社商场。集镇建成区成倍扩大。

村庄的南茧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划给市丝绸公司,蚕桑产业萎缩,产业结构调整,茧站大量空房已租赁一家羊毛衫生产企业;一度作为*府办公用房的汪家大院,随着*府搬迁新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已易主为一家民营企业作生产用房。

20世纪80年代,还新建影剧院,翻建中心校和卫生院,市面非常兴旺。特别是年后,村庄所在*府机构并入新丰,我当年就读的小学原地再次新建。年,新丰中心小学新校建成。学校规划也作了调整,这所百年小学被撤去,校舍成为村社区办公用房。从此,村庄居民孩子上学必须到5公里以外的新丰新小学。

如今,乡村公路交通取代了乡村水路交通,集镇建有栖金路、栖叶路等6条主要道路。栖叶公路穿越村庄向西可上乍嘉苏高速公路,约5分钟路程;向西北与07省道和嘉盐公路相连。城乡公交延伸到村,每隔30分钟一班,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大大方便乡村居民出行,免除了风雨奔走之苦;洗漱、担水也被自来水所取代,航行被淘汰,塘河变得冷落、寂寞。

当年村庄上与我一起读书、游玩、共事的人们,无数熟悉的面孔。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有的调离,有的过世,原来有50多个街上户籍的居民也只存下一人,大都迁居嘉兴市区居住。村庄上的个体私营商店增加不少,都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公有制改制繁衍过来。

年,净相成为最早撤并的乡,随着乡并入新丰镇,建设重心已转向新丰镇。年1月15日,自然村庄为栖凰埭村驻地,划入新丰镇丰南社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建造的乡*府大院已转给乡卫生院,后来又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配套老年活动颐养中心,文化礼堂,成为村庄老年人休息、活动养身的好去处,老百姓的精神家园。

村庄原先的纯农户已亮丽转身,经商办企业。如今村庄面积扩至平方米,已多了私营企业,多了家庭轿车,也多了外省籍人来集镇办厂、开店,各类大小机械加工厂企业有数十多家,主要企业有嘉兴市华通高压开关厂、粉末冶金厂、塑料厂、金龙伞厂及其它农机配件、小五金厂等。沿路开了多家超市、商场,还有占地2亩多的有多个摊位的农贸市场等,连茧站弄、王家弄等小弄也新开店面,有饮食、百货、烟杂、糕饼、水果、修理等,大小副食品店、饮食店分别有20多家,市场非常繁荣。

小村庄常住人口达多人,外乡人也有60多人,则是体制主人已呈新面孔,由原来单一公有变为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多了富裕的家庭,在富裕道路上越走越宽广。栖凰埭村先后获得国家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以及省级文明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等省市十几项荣誉。栖凰埭村已没有了原汁原味,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在创新发展,给世人一张工农商并举城乡交通一体的村庄新面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