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霞
6月2日,嘉兴市统计局发布消息称一季度嘉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居长三角核心区前列。一季度,长三角核心区(16城市)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存、贷款总量保持平稳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嘉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9亿元,总量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居长三角核心区第3位,排位与上年同期持平,仅低于杭州(16.9%)和湖州(16.5%);本外币贷款余额.90亿元,同比增长21.9%,仅低于湖州(26.7%),增速居长三角核心区第2位,排位较上年同期前移6位。
在城市综合能力方面,据中国投资协会、瞭望周刊社《环球》杂志、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和第三方绿色评级机构标准排名调研编制的《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报告》显示,嘉兴在个城市中以绿色指数80.6与常州并列榜单第二十八位。
经济发展稳中有质
嘉兴,别称“禾城”,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嘉兴市是浙江省地级市,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嘉兴市围绕“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质的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数据显示,年嘉兴市生产总值(GDP).98亿元,同比增长7.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元,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1%、8.4%、7.1%。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16.8%。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0%。年内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出工业和开放型经济发展70条意见,设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为企业减免税费达.8亿元。
年,嘉兴加大力度接轨上海,积极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一体化,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市新引进上海产业项目个、高层次人才名。实施“沪嘉民生同行”行动,新增合作办学项目27个、办医项目57个,全面实现医保、公交双向“一卡通”。
从居民获得感方面来看,年嘉兴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8.3%,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9.0%,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6.5%。数据显示,年嘉兴市城镇化率为66%,综合来看,年嘉兴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位居榜单第十位。
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全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三服务”和“两年”活动为抓手,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作为嘉兴的首位战略,全力做好“六稳”工作,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如期实现全年经济社会主要目标任务。
年,嘉兴市实现GDP总值.32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5.9%、8.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元,增长8.6%。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位列全省第三。
全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亿元,增长9.1%。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1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9%,年内为企业减负.2亿元。
年,嘉兴实现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7.8%,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9.1%,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6.0%。年嘉兴市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据此测算,全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元,同比增长8.40%。
年嘉兴推进“百年百项”、省市县长工程等重大项目,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3%。率先在全省出台22条稳外贸政策,出口增长4.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23.9%。推进个服务业“百项千亿”项目,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
不断丰富城市绿地内涵
近年来,在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基础上,嘉兴市不断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在绿化的品质上下功夫,着力推进美丽嘉兴建设,不断丰富城市绿地内涵。
在标准排名发布的《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报告》中显示,年嘉兴市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4.3平方米,排在榜单第28位。
数据显示,嘉兴市主要绿化指标维持稳定增长,截至年底,嘉兴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嘉兴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为公顷,绿地面积为公顷,公园绿地面积为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8%,绿地率36.4%。
年嘉兴市有4条绿道获得了首届“浙江最美绿道”命名。截至年底,嘉兴全市各县(市、区)均已获得省级森林城市称号,实现了省级森林城市全覆盖、省级森林城镇市本级全覆盖。
年嘉兴市新增绿地面积.8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90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5.17%。
植树造林是增加森林资源的主要途径,嘉兴历来重视植树造林。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嘉兴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85公顷、绿地面积达.54公顷、公园绿地达.71公顷。年末嘉兴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进一步提升至15.67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提升达36.21%。
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国家湿地公园晋升名单。浙江嘉兴运河湾湿地公园成功上榜,成为全国3个成功晋升的国家湿地公园之一。这不仅是嘉兴市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还是评选办法变更后浙江省首个晋升的国家湿地公园。
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
近年来,嘉兴市全力以赴治环境,进一步补齐发展短板。年,嘉兴以“群众闻不到臭气”为目标,实施七大重点区域臭气废气整治,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个,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2.9%,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数据显示,年全市市区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1%;日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比例76.7%,比上年上升4.1个百分点。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为4.03,位居《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报告》第三十三名。
同时,嘉兴市还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创建“污水零直排区”36个、市级“美丽河湖”80条,市控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例提高到41%。加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新建固废处置设施10个,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到93%。
年,为推进“五气共治”工作,嘉兴出台《嘉兴市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方案》,该方案以改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重点加大工业废气、交通尾气、餐饮油烟污染、建筑道路扬尘治理,确保到年底,嘉兴市区PM2.5年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在78%以上。
数据显示,深化“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7.2%,市控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例达到65.8%,累计建成“五废共治”项目34个,今年6月底有望成为全省首个垃圾“零填埋”、总量“零增长”地市。
年全年嘉兴市区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4%;日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比例80.0%,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
为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嘉兴特制定《推进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到年,嘉兴市地表水省控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例达到90%,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细颗粒物(PM2.5)全市平均浓度控制在30微克/立方米,全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0%。
依托长三角区域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合力解决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共同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绿色发展水平,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
人均能耗水平位居中游
从人均能源消耗量来看,尽管嘉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好,但人均能耗水平排在中间水平。据《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报告》显示,嘉兴的人均能源消费量达到了6.1吨标准煤/人,位于榜单中间部位。
年嘉兴市实施能源“双控”攻坚行动,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完成绿色低碳技改项目个。数据显示,年,嘉兴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3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5%。八大高耗能行业能耗总量.38万吨标煤,同比增长1.0%,八大高耗能行业单位能耗下降5.9%。
年嘉兴市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曝光问题整改,组织开展“万人大排查、百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整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个。年内实施能源“双控”攻坚和减煤行动,单位GDP能耗下降4.8%。
数据显示,年,嘉兴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8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5%。八大高耗能行业能耗总量6.01万吨标煤,增长3.4%,八大高耗能行业单位能耗下降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