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学院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吴满成
高考是人生的一场重要经历,而志愿填报则关系到对未来的抉择,俗话说“七分考试,三分填报”,能否进球,还要看那“临门一脚”。如何以终为始,立足长远,将来之不易的高考分数转化为四年后的发展硕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考生参考。
一.问自己:我喜欢什么?
高考志愿填报是专业系统化学习的开端,也是职业生涯开始的重要内容,“专业+院校”的选择决定了我们职业生涯的起点。
1.从兴趣确定着手,明确方向。“我喜欢做科学实验,即使经常失败,一直得不到理想的实验效果,但我还是喜欢,一有时间就是思考改进方案,坐上实验台,甚至经常忘记时间……”这段自述准确描述出了喜欢具备的要素:忘我、与成功无关、不求回报。考生可以围绕“与人打交道--与工具打交道,深入地进入某一个领域--广泛地在不同领域间调整和变化,重复以致达到个人的熟练--冒险以致追求对他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自我探索,借助测评工具,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澄清自己“我喜欢”的部分,以帮助自己明确专业、职业方向。
2.从综合能力着手,确定目标。了解自己兴趣爱好、明确方向后,考生还要结合自己的综合能力,确定专业目标,避免有兴趣爱好但能力够不着。对于青少年而言,未来的生涯发展空间巨大,但当下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还处于初期,多数考生对“我能够”都比较迷茫,考生可以通过专业的测评工具或和专业人士一起探讨,了解自己的能力天赋。
3.从职业规划着手,填报志愿。志愿填报是人生的第一次定位,也是对自己未来职业人生的一次设计。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要与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紧密联系在一起,要与国家的人才战略需要和社会发展现状紧密联系在一起,要考虑个人各种因素,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进入大学后,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学习缺乏动力,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培养的主观意识不强,最终导致毕业后在职场上缺乏竞争力。
二.问数据:我能报什么?
科学做好数据收集、分析工作,并利用数据合理填报志愿,其中,对考生分数最大化利用尤为关键。
一是要做好数据收集整理,通过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权威媒体、高校招生网等,考生可收集整理近三年招录数据,汇总形成含招生院校、专业、办学地址、计划数、最低分、最低位次号、选考科目要求、收费标准、分段情况等关键内容的数据表。
二是要做好数据分析利用,结合考生本人的分数、位次、专业兴趣、城市喜好、选考科目等情况,利用“删减法”筛选出初步的目标范围。
三是要做好数据求证确认工作,结合年招生情况,反向确认变化情况,进一步缩小目标范围,如针对相比往年招生计划大幅减少的、选考科目设置放宽的、招生专业较大调整的,考生应该认真分析,谨慎填报。
三.问政策:我行不行?
认真查阅省教育厅、省考试院印发的相关政策文件和目标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目标高校的办学层次、招生对象、录取规则、学费要求、身体限制、单科限制等规定,避免因与规定不符造成退档。
此外,考生要充分考虑年招生实际,结合个人情况,合理安排志愿梯度,做好学校层面“冲、稳、保”与专业层面“冲、稳、保”相结合,确保分数最大化利用。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