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pf.39.net/bdfyy/qsnbdf/190705/7274987.html日前,长水街道成立十周年征集史料之际,我在家里找出一张已珍藏了70年,由嘉兴县人民*府颁发的年土地房产所有证。这张证,签发人是时任嘉兴县长郑寄民。该证所明确的土地和房屋地点在塘汇区南堰乡夏家埭,也就是现在的中环南路妇保院、同济大学这一带,正是现在长水街道的所辖地。原拥有者有6位,陈长泰、谢二宝、陈海观、林玉珍、陈爱宝、陈绸荣,共计土地二十一亩七分,平房五间。由于其中的人物都是我的至亲,于是引起了我的兴趣,围绕这个史料,勾起了我好多的回忆……。上图为年颁发的土地房产证陈长泰、谢二宝,是我的曾外祖和曾外祖母,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从温州平阳辗转到了嘉兴,以每年3担稻米为代价,租住在南堰乡(后改为东栅乡汇农村)夏家埭桂花浜边的“福建会馆”,兼带看护职责,勤劳的曾外祖,把“会馆”的荒地开发整理,其间开过种子店,培育些秧苗出卖。陈海观、林玉珍是我的舅舅与舅妈,陈绸荣(可能当时笔误,应为陈绸营)是他们刚出世的长子,也是我的表哥。而陈爱宝(后改名卢爱华)是我的妈妈。由于生活过的比较艰辛,我的外公、外婆在解放前就去了纬成丝厂(即绢纺厂前身)打工赚钱,租住在城里。解放后,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土改,于是居住在农村的曾外祖一家4代,拥有了田地,也成了会馆5间房子的主人,外公外婆因为是绢纺厂的双职工,没有参与土改,失去了拥有土地的权利。据86岁的舅妈说,当初分到田地、房产的曾外祖夫妇,兴奋的几天都没有睡觉,做梦都没想到,从一个靠租房给人打工的农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和房产。上图为退伍*人证后来我的妈妈,离开了汇农,随外公外婆去了城里,成了城里人。进了绢纺厂,学习、工作,结婚生子。58年,外曾祖父陈长泰、外曾祖母谢二宝相继病故。做了大队会计兼乡腌菜厂会计的舅舅陈海观也于61年因血吸虫病离开了人间。他们3人均安葬于夏家埭桂花浜边。我妈97年因病去死后,落叶归根,骨灰重回夏家埭。而林玉珍与陈绸营母子却伴随着这张土地房产证,见证了陈家与夏家埭的整个变迁史。随着时间的发展,舅妈与表哥经历了,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以及土地承包制,分田到户,一直没有离开夏家埭,其间表哥于69年至75年,去了舟山要塞服了兵役,在部队入了*,成了毛主席的“五好战士”并受到嘉奖。退伍后,表哥回到了家乡夏家埭务农。而5间平房于68年12月,受破“四旧”影响,被大队拆除,折下的旧砖瓦,重新利用,造了4间平房。直到70年代末,表哥娶妻,又自己动手建造了1幢2层小洋房。上图为陈绸营近年来荣获的部分荣誉证书下图为介绍陈绸营的小册子进入21世纪初年,城市化进程加快,表哥的小楼房,伴随着隆隆机械声,夷为平地。汇农村、夏家埭与这张土地房产证一样,在人们记忆中成为了历史。而表哥与舅妈一家也搬进了豪华的住宅小区,享受着与城里人一样的住房、退休、医疗保险待遇。并且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产证。失去土地,享受退休生活的表哥,还是有点闲不下来,成了社区司法“老娘舅”,支部书记,始终保持*人的热情和坚毅,为社区组织建设尽心尽责,多次荣获街道优秀志愿者和*员称号,演绎最美“夕阳红”,成为最美嘉兴人的杰出代表。而86岁高龄的舅妈,眼不花,耳不聋,健健康康地享受四代同堂的幸福时光,时不时地与子孙后辈,讲述70年来新中国、夏家埭以及陈家的变迁史,告诫下一代,不忘初心,牢记历史。
年5月25日作于长水街道绿溪玫瑰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