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唤醒嘉兴文化记忆如何唤醒他们都有话说
TUhjnbcbe - 2020/12/12 18:46:00

近日,嘉兴发布推出“唤醒嘉兴文化记忆”系列报道,《一个嘉兴人的禾城文化地图——地方文化学者崔泉森细述他心中的理想文化嘉兴》《是唤醒并传承这座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的时候了——国家咨询专家朱荣林为嘉兴“把脉开方”》,在禾城引发讨论热潮。

雀墓桥,和东塔只一箭之路,又是良渚文化的遗址,是赫赫有名的嘉禾屯田的指挥中心;

子城、南湖、天籁阁、圣母显灵堂……用工匠精神,精加工;

五代的烟雨楼和宋代的落帆亭,是嘉兴园林记忆中的“二宝”;

天籁阁和楞严寺是全国知名的重要资源,要利用好;

东塔若要恢复,规划要围绕东塔进行;

恢复东塔朝墩可行性是存在的;

子城附近的河流是不是适当恢复,比如韭溪;

嘉兴城隍庙和当年的秀水县学明伦堂,恢复后可以唤起更多人的共鸣和记忆;

文化记忆的唤醒和文化事业的“见效”需要“小火慢煨”;

……

11月18日,嘉兴地方文化研究者和城市文化建设、规划设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聚集嘉报传媒集团,为如何唤醒嘉兴文化记忆建言献策。

唤醒文化记忆,应该重点抓好:

一个红色文化,就是南湖;一个是子城这一块

陆明(嘉兴地方文化学者)

我有个大前提,四十多年来,嘉兴市旧城改造,是正确的。

*府做了一百件事,九十九件是好的。衣食住行,哪一个时代,有像现在这么好。

但是总难免九十九件之外的百分之一,没有处理好。不应该拆掉的东西,拆掉了,就太不应该了。

重建也好,要恢复旧观也好,要以靠得住的古代文献为依据。

唐朝李瀚在于邵创作的《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的序文里说,“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

嘉禾屯田有这样伟大的业绩,有文献依据,开发东栅,是不是首先可以考虑这个嘉禾屯田记?

子城摄于年 杜镜宣摄

如果要唤醒文化记忆,应该重点抓好两个东西:一个红色文化,就是南湖;一个是子城这一块。

南湖为什么叫滮湖?

这个滮是《诗经》里来的:“滮池北流,浸彼稻田。”滮是水,古代的一条河流,在西安那边。

“滮池北流”,池塘的池,向北流,流过去做什么?浸彼稻田,就是去灌溉稻田的!

滮,就是年前先民的原创。这个结论可能讲得太早,但我所看到的,我所能理解的,就是这一点。

滮湖得名来源,就是《诗经》。这是谁想出来的?可以和嘉禾屯田联系起来了。

嘉禾屯田之前,这块地方是比较荒凉的。为什么槜李古时候叫“长芦”,因为这个地方就是大批的盐碱地。

现在要搞一样东西,要有宝贵的资源,要有文献,有依据。要全国都有影响。

我想来想去,李瀚的这篇《苏州嘉兴屯田颂序》,在嘉兴历史文献中,拿出来也是摔得响的。

雀墓桥这么重要的地方,和东塔只一箭之路,又是良渚文化的遗址,是赫赫有名的嘉禾屯田的指挥中心,既有过去的文献资料,又有美丽的传奇传说。

我还是重申这个观点,一定要慎重。这一次,再去浪费资源,那真是对不起了。

我认为,南湖红色文化,子城搞成历史博物馆,圣母显灵堂,再加上一个项元汴的天籁阁,你就把这块地方,精打细算,精心打造,好好地拿出工匠精神来。

历史记忆要的,但是要精加工。

局限的地方越小越好,不要再去弄大了。想想看,这块风水宝地,已经蛮大了,南湖亩,再加上西南湖,亩的面积,你好好利用,包括烟雨楼,都在里面了。

恢复也罢,重造也罢,

关键是要有价值

许岩(嘉兴资深影视人)

现在市里对文化比较重视,这是嘉兴的一次机会。

我年来到嘉兴,这些年变化太大了。

嘉兴城市建设中,有些已消失的地方令我心痛。比如南湖边的许家村,我当时住在许医院。许家村非常漂亮,有很多小湖泊,有路、有桥、有渔船,勺园也在这里,壕股塔不远,可清楚见到烟雨楼。

老城区里的河,几乎都填掉了,让人心痛。嘉兴老城区很小,南北东西都只有两公里多,过去有湖泊、有大运河,城里还有30多条河、60多座桥,这就是东方威尼斯,可惜了。

另外,就是北京路,这是嘉兴北面的风水线。小时候,我最喜欢去张家弄(勤俭路靠近建国路)人民戏院看演出,这里还有个寄园。这是当时嘉兴城里顶有名气的弄堂。

如果唤醒文化记忆,我觉得新造没关系,重新规划也没关系,过几百年也都是老东西了。关键是要看好不好,有没有价值。

子城很重要。

我记得读书时,晚自修后,每天八点钟要经过子城回家。我曾写过一篇《夜过子城》。

过去子城前面有桥,下面有河。子城的护城河是否可以适当恢复,现在光有城墙,要有配套。老城区最好还能有个湖泊。

另外,我同意陆明的观点,嘉兴知名度高的有两样,天籁阁和楞严寺,这些资源要用。

天籁阁,这是重要优质资源,全国著名,而且是嘉兴独有。

楞严寺,名气太大了,著名的《嘉兴藏》在此刊刻、发行,当时全国多少寺庙的住持来过。这两个是需要重建的。

其他的一些名胜,恢复也罢,重造也罢,要造得过了十年二十年还有价值,那就可以,你不可能完全恢复以前消失掉的东西。

唤醒嘉兴文化记忆的

三个方向

朱荣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

今年3月,我在给上海市*浦区委、区*府关于《依法保护历史建筑迫在眉捷》的建议中,沿用著名哲学家爱默生说过的名言:“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提出要唤醒和传承上海的文化记忆。上海建城年,目前还拥有不少城市地标。

我的故土嘉兴,地标已所剩无几。

建城比上海开埠早多年的嘉兴,对自己的文化记忆进行重点梳理时,应让城市原始人的马家浜文化和文明人的江南文化同步。

有三个方向是唤醒嘉兴记忆的文化逻辑:

一是挖掘重建嘉兴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我关于三塔塘运河文化长廊的建言便出于此;

二是挖掘嘉兴建城早期的文化资源,我关于恢复重建东塔的建议;

三是挖掘嘉兴宗教资源中的正能量,我关于建立“血印和尚纪念堂”的建议,便是对血印禅寺的爱国主义建寺初衷提出的,而提议修复冷仙亭,更多是受启于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对嘉兴明代高人冷谦的描写,同时也是被至今尚存的古亭石刻楹联“立志能成善,同心自保真”所感动,它彰显的是一种明代的嘉兴人文精神:真和善,合起来就是美。

综上所述,我对唤醒嘉兴文化记忆的建议的指导思想有二:

其一,长期以来在嘉兴稀缺资源配置中,文化资源处于劣势,欠债相对较多,处于补课之中。矫枉过正,所以,进行集中的舆论宣传并非颠倒主次,而是匡正纠偏。

其二,恢复文化应有社会地位的抓手,重点是补课而非全面重建。

重点有三:

一是地标性的建筑,城市记忆的唤醒对象并非少数专家,而是广大非专业工作者;

二是独特的建筑,对外界而言,具有不可替代性;

三是挖掘潜藏于宗教建筑里的人文含量。

嘉兴最主要的文化细胞是水

抓住老城一个圈一条河

于能(嘉兴地方文化学者)

唤醒文化记忆其实就是如何建设嘉兴理想的文化家园。我觉得要以人为本。

记忆是毛,文化遗存、城市格局就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老城区的河流都在城市更新中被填掉,这是最遗憾的。以前我向史念先生请教,我们都觉得可堪欣慰的是,老城基本格局没有大的变化。这是非常珍贵的,对如何唤起嘉兴文化记忆非常重要。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能体现嘉兴城市特点,最主要的文化细胞是水,这是嘉兴的命脉,也是嘉兴最主要的自然环境。

我们最重要的文化元素都是沿河发展,所以要抓住老城一个圈和一条运河,从细节上考虑如何唤醒这些文化记忆。水,及其水边的庭园、老街(如南门北门)、湖心岛、月波楼、烟雨楼等,要保存、恢复、发展,甚至开拓。

另外,子城附近的河流是不是适当恢复,比如韭溪,这非常重要。

东塔恢复后,同一地块的朱买臣宅也可以恢复。传说东塔寺是朱宅故址上建起的。

辅成小学有严助墓,他平定闽越,和朱买臣一样,不仅是文学家,也是儒将。

落帆亭老照片 来自《嘉兴老照片》

落帆亭现在的体量不够,与它的名气地位不相称。

建筑大师童寯在《江南园林志》提到当时还存世的宋代以前的园林,整个江南只有六座,分布在三个地方,而嘉兴就有两座。

所以,从园林角度来说,五代的烟雨楼和宋代的落帆亭,是嘉兴园林记忆中的“二宝”。

我们唤醒文化记忆要抓重点。

嘉兴,从汉唐盛世到元明清,都有重量级的文化遗存。

汉代有严助,其墓尚存,唐代有名相陆宣公,宣公祠、宣公桥能不能恢复?宋代落帆亭、明代天籁阁,清代文化遗存比较多,城里有很多故居,我们是否可以把眼光放得更远,如曝书亭,起码恢复到朱彝尊以前的样子。

嘉兴是个发展的城市。文化记忆,不是说越古越好,近代也有很多重要的文化记忆,比如代表民族工业的绢纺厂、民丰厂等。所以,要把古代和近代结合。唤醒文化记忆要“实心化”,有具体的环境、建筑等来体现。

我理想中的嘉兴,唤醒文化记忆后,老城区可以建设成花园式的城市。

新和旧在嘉兴一直都是和谐统一的,嘉兴还有圣母显灵堂、文生修道院、老火车站等。唤醒文化记忆,要延续新旧和谐的传统,而不是要对立。

嘉兴这座城市是有雅量的。只有这样,嘉兴才成为一座“红船*、国际范、运河情、江南韵”的城市。

也许嘉兴不是江南最大的城市,也可能不是最富有的城市,但通过唤醒文化记忆,我们希望它能成为江南最有情味、最和谐、最有温情的城市。

唤醒文化记忆

首先应优先考虑老建筑

陈家骥(嘉兴地方文化学者)

我非常同意陆明的观点,我们唤醒文化记忆在重建和恢复文物点时,要集中一些点去做好,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

去年9月,著名画家沈嘉蔚回来时,市领导曾与他探讨能否在嘉兴建立国际艺术品交流市场的话题,当时担心:人家是否肯来?为什么要来?由此,我想到项元汴和天籁阁。项元汴是明朝收藏第一人,不知道天籁阁能否重建,为这个国际艺术品交流市场助力。

唤醒文化记忆,我有两点感受:

一个是当下还保存的老建筑应当优先考虑,比如嘉兴的城隍庙和当年的秀水县学明伦堂,这两个点都还有遗迹存在,恢复后可以唤起更多人的共鸣和记忆。

另外,嘉兴人是可以更自信的,尤其是嘉兴历史上名声和业绩非常响亮的名人不少,比如唐朝贤相陆贽,他被尊称为宣公,我觉得关于陆宣公的纪念地点还是要有。

如果说扬州的宣传口号是“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那么我们嘉兴可以往前推到西汉,有刻苦读书的名人朱买臣和著名将*严助,严助的衣冠冢如今还完好地保存在嘉兴市区。我们可以对严助墓进行保护并做好宣传,这也是唤醒文化记忆,而且是深远的记忆。

恢复重建

必须功能定位明确

陈建江(嘉兴市文旅局副局长)

我从事30多年文物工作,从文保法律法规来说,已毁掉的文化遗存,原则上不主张重建,但从文化发掘角度来说,两者并不矛盾。

恢复重建,发掘传统文化,要有比较,有选择,既要考虑必要性,也要看可行性,看恢复条件成不成熟。

以东塔为例,我谈谈四个原则:

20世纪40年代的东塔 胡锦华摄

看其价值,这是恢复重建的首选标准。

在有必要重建的基础上,选择价值更高,历史知名度更高,在老百姓心目中确实重要,与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有关的名胜。

看周边环境,这涉及可行性问题。

比如真如塔的恢复虽有需求,但它在居民小区环抱之中,显然没有可行性。而东塔通过考古发现,地宫位置标准,其东侧有50米空地,再往东还有米是冶金厂旧厂区,建筑高度在55米以下。恢复东塔朝墩可行性是存在的。

恢复之后功能要明确。

是作为景观,还是休憩的公园,不同的功能定位,其规划也不同。

东塔若作为城市东部地标建筑,周边公园规划范围要尽量扩大,按照旅游休闲的设施配套要到位,比如东侧,冶金厂宿舍拆除后,不能建高层建筑,冶金厂原址最好保护,若仅仅作为休闲场所,登高望远,规划则不同,这要和整个区域规划结合起来。

建设中要注意细节,建设到位。

嘉兴恢复重建成功的少,失败的多。

比如三塔,恢复后周围环境不行,重建细部也不注意。历史上的三塔很稳重,现在显得拘谨、呆板,历史上的三塔是石灰墙,经过岁月,有斑驳感,现在的清水砖达不到这种效果。

比如勺园,现在除了名字以外,缺少文化积淀和历史的真实感。相对而言,壕股塔的恢复算好的。

总之,恢复重建要做到位,强调细部,要有工匠精神,规划建设“以我为主”,突出重点。

从文物部门来说,我有几点想法:

做好嘉兴城市品质,加强机制协调,“规划先行,文化先导”。在规划之前,我们要提出设想以及文化保护、挖掘的要求。

做好嘉兴文化的挖掘。明年对文化名城有关的重要设施,包括天籁阁、七塔八寺,从恢复的可行性、必要性,从文化上做一些挖掘探讨。

名城保护,除了前面所述,城隍庙、县学明伦堂,包括子城等更重要,这是古代一座城市的*治、经济、文化中心,应是以后挖掘的重点。

唤醒嘉兴文化记忆

要以做事业的情怀来做产业

以产业的机制来做事业

汪明华(嘉兴市文旅局副局长)

从旅游角度看文化记忆的唤醒,除了考虑文化传承外,还要考虑市场需求,然后是做旅游产品时注入文化元素、发掘文化内涵。

旅游核心是构建吸引物,并需要有一定的规模性、独特性、文化性和持续性,然后围绕核心吸引物,需要许多软硬件的配套和支撑,包括传播,旅游的经济性也主要在这里产生。

文旅融合不仅仅是“诗和远方”,我们还要考虑产品或项目是否会吸引外地人,并引起他们的共鸣和留恋,从而给予传播,传播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旅游行为发生的过程。

范蠡湖杜镜宣摄于年

面对当下热门的文旅IP打造,需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项目或者产品的特色和个性,就是不可替代性,或者说是文化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流量,包括人的流量和资金支撑的流量;能级(规模)。

如果做不到这三点,事业拓展不了,文化传播不了,即使唤醒记忆,也是“自娱自乐”“孤芳自赏”,缺乏核心竞争力。

文化需要传播,故宫推出那么多文创产品,就是希望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经济行为,也做到了文旅融合。

由此考虑,唤醒嘉兴文化记忆,我觉得要以做事业的情怀来做产业,构建嘉兴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减少功利性;以产业的机制来做事业,增加流量,唤醒记忆,广泛传播嘉兴的特色文化。

具体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点,系统梳理规模大的、体量大的,以板块、组团方式进行,比如运河文化板块、红色文化板块等,可以从游客体验消费来做,引进市场机制,同时融入文化元素,打造若干个有竞争力的文旅IP;对历史典故、名人、非遗、戏曲、诗歌等文化记忆,也可以做成小而精的“单品”,形成良好的点缀,既融入市民生活,也吸引小众游客。

第二点,要有选择地进行,要保留和传承的项目,通过法制或规划予以固定,使其能够延续,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简单地恢复一个寺、一个庙不是长久之计,关键是建立保护利用的机制。

第三点是文化传播的理念、思维、方式要创新,特别是要与新的载体融合。同时也要有耐心,文化记忆的唤醒和文化事业的“见效”是需要“小火慢煨”才能取得的。

嘉禾八景并不需要全部恢复

可以参考杭州的西湖十景

刘云峰(嘉兴博物馆保管利用部主任)

我所理解的嘉兴文化,包括以马家浜遗址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南湖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名人故居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七塔八寺、天主教堂和清真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是跨越七千年、中西合璧、兼容并包而又特点鲜明的文化。

文化遗存修复与城市规划、建设息息相关。现在提出“规划先行,文化先导”的理念,是嘉兴文化遗存修复的良好契机。

嘉禾八景和七塔八寺是嘉兴历史上系统性的文化景观,对其修复可以从概念上将嘉兴文化遗存加以整合,一定程度改变嘉兴旅游资源过于分散的现状。

历史上,嘉禾八景有过数次衍变,两个版本最有名,一个是元吴镇的《嘉禾八景图题咏》,另一个版本最早源于李日华曾孙李含渼于清初所绘《鸳湖八景图》,后清末嘉兴知府许瑶光题诗并请秦敏树作画的《南湖八景图》刻成了碑石,广为流传。

嘉禾八景描绘的不单是文化景观,更是以意境取胜。根据八景流传的广度和目前留存现状,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恢复李含渼(许瑶光)版本。

嘉禾八景并不需要全部恢复,可以参考杭州的西湖十景恢复。

比如以建*百年为契机,将嘉禾八景中现存、准备恢复的,以及没有纳入八景但在嘉兴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比如子城)重新归纳,形成新嘉禾八景。可以发动老百姓投票,扩大宣传和影响力。

年的三塔,这可能是目前见到其最早的照片,塔后有茶禅寺 刘志刚提供

七塔八寺概念形成于明清。随着近代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传播,嘉兴遗留了一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建筑,多是级别很高的文保单位。七塔八寺可以结合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建筑,突出嘉兴兼容并包的文化。

对嘉兴文化遗存的修复,我有三个建议:

目前留存的各级文保单位,以及经过文物普查登记的历史建筑,一个都不能再少,保护现存的历史建筑更加重要。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在保护好的基础上要合理利用,才更有生命力。

已消失的历史遗迹,恢复有代表性的,但要慎重,不一定恢复成原来的样子,要为这个时代服务。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适当考虑加入旅游职能。在确定修复规划时就要考虑其功能、用途,并与周边环境协调。

抓住水

就抓住嘉兴的灵*

苏亮(同济大学城乡发展联合研究中心研究所副所长)

抓住水,就抓住嘉兴的灵*。去年我们做的总体城市设计中,将城市结构总结为“一湖塑轴、运河绕城、九水汇心”,形成“一心两环九廊十湖”的水脉,希望最大程度地以“水”来组织城市生活。

文化记忆怎么唤醒?

文化是灵*,实物是载体,还需要通过特定形式来展示。

对一些专家质疑的“假古董”,我觉得要分两面看,从“物”的角度,确实不是原真性,但是从“文”,特别是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恢复的精品工程也可能流芳百世。

有条件恢复的要恢复,古代先贤就是这么做的。

由于我国古代建筑普遍采用木结构,很难保存成百上千年,烟雨楼、*鹤楼等名胜均有多次重建或翻修。原址无条件,可以就近选择合适的,

如真如塔,可以考虑在西南湖畔恢复,带动西南湖人气,也可以和壕股塔形成对景。针对重大精品项目的重建,要做好文献、考证工作,请专家团队设计。

年的真如塔 嘉兴博物馆提供

没有条件恢复的,但确是历史上精彩的文物点,可以考虑立碑、标识、雕塑等方式纪念,让人们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以此唤醒记忆,意境再现。

如南湖八景中的“韭溪明月”,河道已填,恢复水系难度较大,可通过“造水景+立碑纪念”的方式处理。

特别要提醒的是,对于诸如嘉禾八景、七塔八寺、四城八门等集体类的文物点,在宣传时要传达整体概念,很多人知道一些单个景点,但对很有气势和特色的集体类文化遗产了解得不清楚不全面,影响唤醒文化记忆的效果。

此外,鉴于当前城市发展的节奏较快,建议梳理嘉兴历史上已经湮灭的经典历史文化,形成档案库。

对于近期有条件、有意义、有必要的,加强研究,提出恢复建议;

对于近期没有条件恢复,应记录好相关信息,如类别、位置、规模、形制、年代、价值等,待将来城市有机更新或条件成熟时提出来。

读嘉新闻记者:沈爱君陈苏摄影记者:赵颖硕

编辑:天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唤醒嘉兴文化记忆如何唤醒他们都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