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府最新下发的《关于实施“强村富民”计划深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通过五年努力,分步完成两个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到年,所有村年经常性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
第二阶段:到年,所有村年经常性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经营性收入达到80万元以上,最终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品质的全面提升。
这标志着全市第四轮“强村*策”即将启动啦!
《意见》共提出十条扶持*策,让我们一起来划重点!
一、盘活土地资源要素支持以村为主体申报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产生的节余指标优先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也可由土地收储机构收储,市本级村的节余指标由市、区两级按不低于80万元/亩的标准进行收储。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产生的节余指标由镇(街道)统筹使用的,要按一定比例对村进行补偿,市本级按复耕面积的4%给予指标补偿,或者按区节余指标收储价格给予相应资金补偿。
鼓励农村土地向高层次人才适度规模流转,对市本级新引进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以上学历人才从事现代农业,且连片流转土地50亩(含)以上、流转年限5年(含)以上的,给予村元/亩一次性补助。
二、做强做优“飞地抱团”支持在县域内统筹安排“飞地抱团”项目,市本级对参与县域“飞地抱团”项目的重点扶持村,按实际投资额给予最高万元资金奖励。
市本级对经审核确定的县域“飞地抱团”项目,由市优先安排计划用地指标,原则上每个重点扶持村不少于2亩。
支持一般村参与县域“飞地抱团”项目,市本级对通过现金投资或土地整治节余指标入股到县域“飞地抱团”项目的一般村,按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最高补助40万元。
三、大力推广“飞地抱团+”模式鼓励通过*府拨一点、集体出一点、慈善补一点、家庭筹一点等多渠道筹资方式,扶持低收入农户入股参与到县域“飞地抱团”项目中。其中,财*按其入股金额的10%给予补助,最高0.5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每户0.3万元补助;各级慈善组织等筹措每户0.15万元。四、支持多渠道服务增收鼓励由镇(街道)统筹,以村为主体联合创办社会化服务组织,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和养老、家*、物业、农村环境长效管护等服务工作,对市本级被评为优秀服务组织的,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
提高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标准,在村内未发生违法用地并完成指定相关任务的前提下,按照一般耕地不低于元/亩、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元/亩进行补偿。
五、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支持以村为主体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对市本级村建设或购置农业设施大棚、粮食烘干、仓储、冷库、涉农电商平台等服务配套设施的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的80%给予补助,最高补助万元。六、创新村庄经营增收模式鼓励村激活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市本级对在精品示范村范围内,符合规划要求,收储并改建农房的,按村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最高补助50万元。
七、强化集体“三资”监管支持村级闲置资金竞争性存放,依程序确定金融机构,定期发布村级闲置资金竞争性存放目录,引导村将闲置资金存放到稳定安全的金融机构或平台并获得相对更高的收益。
支持村实行“股份分红+积分奖励”模式,对市本级村实行积分激励部分资金给予50%的奖励,最高奖励5万元。
八、加大村干部基本报酬补助力度完善村(社区)干部报酬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增长机制,按村(社区)主职干部平均报酬不低于所在县(市、区)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倍、其他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不低于所在县(市、区)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标准落实财*全额转移支付制度。市财*每年按村主职干部1.5万元/人、其他村干部1.2万元/人的标准给予专项补助。
九、加大“一事一议”财*奖补力度市财*对本级“一事一议”财*奖补资金项目实际筹资筹劳3万元以上且收缴率达60%以上的村,给予5万元的奖励;筹资筹劳5万元以上且收缴率达80%以上的村,给予10万元的奖励。十、加强金融扶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扩大贷款投放规模,对纳入当地财*扶持并符合贷款准入条件以村为主体开展的土地整治项目、县域“飞地抱团”项目、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等及时提供足额的信贷支持。简化贷款手续并确定专门的信贷员上门辅导,一般在二十日内予以办结。对贷款到期后仍有续贷需求的,可以“无还本续贷”等方式解决。(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从《意见》中,还得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9年以来,市委、市*府连续出台三轮“强村*策”,到年底已全面实现“%的村年经常性收入万元以上、%的村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两个%目标!
也就是说,截至年底,嘉兴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年经常性收入全部达到万元以上,率先在浙江省11个地市中实现“村村百万”。
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凝聚*心民心、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保障。而“年经常性收入”,指的是剔除了各种暂时性收入后的稳定收入,是衡量一个地方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农民收入连续16年位居浙江省首位的嘉兴,10多年前,村集体经济同样呈现三个“三分之一”的状态:三分之一的村是富的,三分之一是勉强过日子的,三分之一是穷得揭不开锅的。
嘉兴在较短时间里取得今天的强村成效,首先贵在“坚持”。9年起,市委市*府连续出台三轮“强村计划”,从资金、土地、信贷等方面加强扶持,过程中嘉兴对薄弱村的定义不断“水涨船高”:从最初的年总收入30万元,到年经常性收入30万元,再到50万元……年,市委提出消除年经常性收入在百万元以下的村。
嘉兴的村集体之所以能不断迈向强大,还得益于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精准发力。比如:曾经因“亩产千斤桑百斤茧”闻名全国的海宁市周王庙镇云龙村,它的复兴就靠一棵桑、一条蚕、一粒茧、一根丝、一匹绸串起的蚕桑文化;平湖市广陈镇龙萌村,高擎“农业经济开发区”的旗帜,汇聚了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等8国顶级农业专家,从这里出去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正引领农业革命。
机制体制的创新,则赋予了嘉兴村集体经济强大的“造血”功能。其中在全省首创的“飞地抱团”,不仅解决了资源集约利用问题,还形成了先富帮后富、共走小康路的良好氛围。到年底,嘉兴全市累计建成“飞地抱团”项目个,收益率普遍达8%至12%。桐乡市濮院镇永越村,是全国最大羊毛衫集散中心——濮院羊毛衫市场发源地。产业兴旺,让永越村成为嘉兴年经常性收入最早突破千万元大关的行*村之一。年,桐乡和丽水龙泉两地共个村通过飞地抱团,投资建设桐乡市智创服饰产业园项目,不但为桐乡村村过百万提供有力支撑,还为龙泉市消灭经济薄弱村贡献了力量。
主编
余华君
美编
张惠华
来源
综合读嘉新闻客户端
更多阅读嘉兴: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努力在新征程中走在更前列、作出新贡献、提升辨识度!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龚和艳赴杭州市调研考察
为深化校地合作贡献组织力量!嘉兴市委组织部与浙江大学*委组织部签订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