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我们在明月路号相聚了8个年头。曾几何时,我们还在这里畅谈过往。年,我们将迁新居。地点会变,记忆永存……”近日,嘉兴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面向培育的机构发出了这样的邀请函,邀请百余家出壳的社会组织于2月24日至26日来到中心合影留念。
“那里真是我们的家,公益之路从那里启程!”多家社会组织,因为这封邀请函开始了一波“回忆杀”。
再见了,明月路号!
“我对这个地方真的很留恋。”今天,66岁的杭嘉生回到了这个老院子。作为嘉兴市益弘救援中心的负责人,这里有他太多的回忆。再次走过写有“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公益创意交流平台社会工作活动中心”三行大字的墙下,再次经过挂有孵化中心社会组织标志的门口,再次看到曾经工作的培育室的窗口,杭嘉生认真地跟它们留影道别。
“我们不仅赶上了第一批机构的孵化出壳,还是第一批拿到登记证书和第一批成立*支部的社会组织。”明月路号,见证了杭嘉生的公益之路。
年,喜欢游泳的杭嘉生结识了一批在开放水域游泳的人,于是,他带领朋友们成立了冬泳协会。他们发现几乎每年都会有人因为在开放水域游泳而溺亡,所以,他和冬泳协会的成员们来到水边做起了志愿救生员。
年,杭嘉生从报纸上看到嘉兴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成立的消息,他决定把自己的爱好特长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成立一个应急救援的志愿服务队伍。经过筛选,他带领的志愿服务团队成功成为待孵化对象。“当时中心还邀请了广东来的专家对我们进行了专门的培训,经过1年的孵化,我们的机构出壳了!”
与杭嘉生这个老朋友不同,杨钊是明月路号的新朋友,她所在的嘉兴市益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去年才刚刚出壳。今天,她也来到明月路号合影告别,“在孵化过程中,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给予了我们很多的支持,不仅给我们解读了很多嘉兴本地的*策,还手把手地把我们带到公益服务的领域中,让我们迅速了解了相关的信息。”
杨钊说:“希望之后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开展志愿服务,和更多的组织进行互动,大家一起让嘉兴公益圈的生态更好。”
嘉兴特色!社会组织的摇篮
年10月,位于市区明月路号的嘉兴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成立。该中心作为浙江省第一个地市级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启用至今,成功孵化出壳社会组织家,涉及文化、救援、教育、体育、心理、环保、就业、志愿者、扶贫、助残、为老、青少年、儿童等领域。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中心形成了有嘉兴特色的社会组织培育模式。
成立以来,中心在培育流程、培育手段、培育要求上,不断创新与发展,与时俱进。确立从机构入驻到出壳,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孵化与评估。机构正式入驻后,提供为期一年的培育服务,包括组织定位分析、中期评估、出壳评估以及“十大入驻培育服务”。除此之外,中心在孵化过程中开展月例会、公益沙龙等各式活动,以帮助社会组织成长。
中心不断创造条件,借助社会力量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结合嘉兴本地的公益事业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课程,由中心组成的师资队伍进行授课,实现了能力建设课程师资本土化,其中嘉兴公益讲坛作为品牌项目持续8年为嘉兴开拓公益理念。
在此基础上,中心也积极为社会组织链接资源,提供出壳项目支持和资金补助,帮助社会组织对接商会、企业、基金会等多方资源,公益项目资金量有万余元。
据悉,嘉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将于下周搬至宜城路26号嘉兴市*群服务中心。(图片由嘉兴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