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乍浦镇老城区,改造提升后的东大街焕然一新——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承载乍浦历史文化特色的墙画……这是由四牌楼社区乡贤会领办的“助推老城区(东西大街)风貌提升”项目带来的变化。“从道路‘白改黑’到口袋公园绿化景观的打造,乡贤们都亲力亲为提建议、出点子。”四牌楼社区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巨来长廊、元曦亭、白凤园等景观相继建成,这里的风貌提升了,环境变好了,周边居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近年来,乍浦镇四牌楼社区充分挖掘社区优秀企业家、青年创业人才、知名书画家等人才资源,依托“一约两会三团”,推动成立乡贤会,如今,这支由13名乡贤组成的队伍已然成了社区治理的生力*、对外宣传的“活名片”。
沿着东大街往西,呈现在眼前的是由林余根、陶建康、丁健、敖月海等4名乍浦企业家乡贤筹集24万元建造而成的乡贤馆。该馆坐落在幽静的小巷中,经过半年多的整修,这里原先闲置的仓库摇身一变成了乡贤馆和先锋站。
“我记得小时候,生产队里只有一台电视机,就放在这个仓库里,每天晚上最开心的事情就等仓库开门,大家挤在一起看电视。”丁健感慨道。
“60后”林余根、陶建康、丁健和“70后”敖月海是土生土长的四牌楼社区企业家,两代企业家的“致富史”也是乍浦镇的发展史。“泽被乡里”是他们创业的初衷,伴随时代发展的红利,他们的工厂逐渐步入正轨且规模化,此时他们想到的是回馈社会。如今,他们合力解决了当地不少人的就业问题。
“我从小在这条街上长大,能为老街风貌提升出力很开心。”乡贤会会长谢建中说,“现在环境真的是好,连垃圾分类亭也造了起来,生活是越来越时尚了。当然,最开心的还是听到周围老百姓的五星好评。”谢建中多次带领乡贤们召开乡贤会议,时常上门走访,多处征求意见,积极推动乡贤发展公益事业,为四牌楼社区发展献计献策。
和谢建中一起工作的还有乡贤祁为建,他是一名退役*人,自离开部队后,就到了基层一线工作,一晃就是30多年。当了5年多兵的他,至今身上还保持着部队里的浩然正气,为人谦和又乐于助人,“阿健”是乡邻们家门口的“领导”,也是大家喜欢找的“领导”,遇到难事,乡亲们还会时常提到“有事情就找阿健去!”
周中伟和陶水勤是乡贤会里的两个“文化人”。作为乍浦镇书画协会主席的周中伟擅长书法,在四牌楼辖区里到处都能看到他的书法作品,从亭台长廊上的题字到每家每户门上贴的春联、福字,可以说是“上得了亭台楼阁,下得了寻常百姓家”。老百姓喜爱称他周老师,把自家小孩送他那学习,已然成了时尚。
从镇文化站退休后的陶水勤,除了每日看书写字外,就喜欢在小区里转转,社区选他做了微网格长,在那之后他更是积极协助社区发展治理,爱管点闲事,爱帮点小忙,爱给社区提提意见建议,爱为社区分担点工作。
孙晓峰是乍浦高级中学的校长,郭秀中是乍浦小学*总支书记。“校社联动”工作机制是四牌楼社区基层治理的特色品牌,以校园和社区学习中心为阵地,以活动为载体,走出“联动式”创新路径,坚持社区与学校共建共联。疫情期间,孙晓峰和郭秀中带领学校老师,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重点人员排摸等工作,牢牢守住了“小门”,为社区筑起了坚实的安全防线。
崔晓萍和严钢健是社区的两位“老书记”。一个虽退岗、却从未“退休”,当起了群众和社区之间的连心桥,在志愿服务岗位上散发自己的独特风采;一个作为村社联居干部,时刻关心村社发展状况,积极出谋划策,激励村(社区)年轻干部成长。他常说:“干部脚下有泥土,群众心中才不堵。”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乡贤的引领示范就如一场场润物无声的春雨,浸润四牌楼社区群众的心田。他们表示,携手共进,推动乡风文明,在村、社基层治理中发挥好“参谋”作用,带好头,做好示范者,为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贡献力量。
供稿:港区宣传统战群团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