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历史上的第一次“接轨上海”出现在何时?
苏嘉铁路的前身——苏杭甬铁路缘何改为沪杭甬铁路?
年5月,一条上海缴纳公积金可在嘉兴购房的消息传遍
年11月,年前,由于苏杭甬铁路“变身”为沪杭甬铁路,嘉兴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接轨上海”。笔者在新近出版的博士论文《以上海为中心:沪宁、沪杭甬铁路与近代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变迁》中,搜集运用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宫奏折、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藏外务部档案、英国国家档案馆的外交部档案等一手文献,借此探寻嘉兴“接轨上海”的历史渊源。
苏杭甬铁路的缘起
甲午战败后的年7月,两江总督张之洞鉴于列强谋取中国铁路路权日亟,奏请清*府兴建江南地区的铁路,计划“由上海造铁路以通苏州,而至江宁,旁通杭州”。“旁通杭州”即为江浙间铁路的雏形。
两年后,杭州绅商制定了全省最早的筑路计划,但不久便引来了在江南地区拥有最大势力范围的英国的干预。年8月,英国怡和洋行向清*府提出“造办苏杭铁路”的要求,并于10月签署了《苏杭甬铁路草约》(以下简称草约),正式确定了从江苏省府苏州南下,经嘉兴府至浙江省府杭州,再延伸至宁波府的苏杭甬铁路。
此后,由于英国深受义和团运动的影响,苏杭甬铁路并未启动。而当年浙江绅商计划向德国借款兴建从杭州湖墅出发,经海宁、海盐、平湖抵达上海浦东的墅浦铁路时,英国随即向清*府表示抗议,称此路与苏杭甬铁路路线重复。可见英方虽然无心开工,但时刻
为抵制列强牟取路权,年8月、年5月以汤寿潜、王清穆、张謇等人为首的江浙绅商自发组建了“商办全浙铁路有限公司”和“商办苏省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路、苏路公司),一面请求清*府与英国谈判,力争废除草约,一面发行股票募集社会资金,自行建设苏杭甬铁路。
工程上的“改苏为沪”
“改苏为沪”一词来自年清*府与英国签订的《沪杭甬铁路借款合同》,指的是双方将年草约中规定的苏州经嘉兴到杭州的铁路路线改为上海过嘉兴抵杭州的方案。但接轨上海不仅仅体现在合同层面上,也在于合同签订之前的工程建设上。
年9月,浙路公司成立尚不到一个月,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就照会清*府外务部,要求立即签订苏杭甬铁路的正式合同,企图阻止浙路公司开工。外务部随即通过浙江巡抚聂缉椝向公司表示“若能稍变名目,另定路线”,就能使草约不废而废。但公司没有接受,仍以废约为核心目标。
与浙路公司建设苏州至嘉兴段铁路(以下简称苏嘉)不同的是,江苏绅商最初认为从上海经松江至嘉兴的路线(以下简称沪嘉)优于苏嘉。年4月经旅沪苏商审议后,认为如果建设沪嘉,那么不仅将给浙路公司造成困扰,而且等同于将苏嘉“默许外人”。但公司副经理张謇一针见血地指出:草约既然无法作废,苏嘉就无从着手,而沪嘉能使英方找不出把柄。
不过,在苏路公司成立后,张謇转而支持苏嘉。他在6月初劝说公司总经理王清穆放弃沪嘉的电文中指出:第一,根据草约和年中英《沪宁铁路借款合同》的规定,沪嘉也难免会被指为与苏杭甬铁路方向相同的路线,进而招致英方干预;第二,如果草约无法废除,那么沪嘉建成后将被夹在沪宁和苏杭甬两条铁路中间,发展前景渺茫。第三,公司不能“讳言苏字”而将苏嘉拱手相让,以免打击投资者信心并连累浙路公司;第四,沪嘉长三百余里,而苏嘉“仅百余里,费省效速”。
王清穆最初不为所动,要求张謇与公司同仁开会商议。在讨论结果为赞同苏嘉后,王清穆只得表示同意,要求尽快勘测、估价,并聘请詹天佑为工程顾问。此时的浙路公司正在建设杭州城外的江墅铁路,因此苏嘉的测量工作由苏路公司负责实施。8月初至10月上旬,该公司详细勘察了苏州至吴江段,全线的初步测量报告也随之出炉。
然而,就在苏嘉启动的同时,9、10月间英国驻华参赞嘉乃绩和新任驻华公使朱尔典先后向清*府表示强烈抗议,指出苏嘉与草约“径直有违也”,要求清*府勒令两公司停止对苏嘉的勘测和征地工作。迫于英方和朝廷的压力,苏路公司于11月2日召开股东大会时,决议“先筑沪嘉,至苏嘉亦应早为准备购地事宜”。可见,该公司放弃了既定目标,以沪嘉规避草约的限制。
为了使浙路公司同意沪嘉,张謇声称目前沪嘉勘测工作已经完成,但其终点并非嘉兴城,而是时属嘉兴府的枫泾镇,而嘉枫段仍需要浙路公司建造。由于上海至枫泾段远远短于杭州至枫泾段,所以如果要确保两路同时通车运营,浙路公司就必须尽快开工。张謇之意实际上就是诱使浙路公司放弃苏嘉。最终,浙路公司采纳了苏路的意见。年1月21日,沪嘉铁路在上海城南举行了开工仪式。
沪嘉开工令英方陷入混乱。有意见认为沪嘉“可能是可取的”,也有人认为应抛开沪嘉,继续按照草约与清*府交涉。到3月底甚至出现了如下观点:“沪嘉本身并不能被视为违反合同,因为沪嘉不对苏嘉构成竞争,也不是其平行线”。由此可见,苏、浙两公司规避草约的目的初步实现。
合同上的“改苏为沪”
年5月初,英国方面突然发现苏路公司在建设沪嘉的同时并未放弃苏嘉,已开始征收苏州城西上津桥一带的土地用以建设始发站。于是,英方不再纠缠于沪嘉是否与苏杭甬并行或存在竞争关系,而是抓住苏嘉已开始征地一事作为违反草约的把柄,借此向清*府施压,并要求将草约升格为正式借款合同。
至此,此前的规避之举因苏路公司未及时停止苏嘉征地而告失败。此后,英方开始进入与外务部签署正式合同的阶段。8月初,英方提出借款合同的初步方案,其中规定“此路在苏州与沪宁铁路相接”。当清*府向英方妥协并同意借款的消息传开后,10-12月间,江浙地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拒款风潮,各地多以购买股票排拒借款,而苏州拒款会则多次要求苏路公司赶紧开工建设苏嘉进行抵制。
12月10日,苏、浙两公司派代表晋京与朝廷就借款问题进行谈判,后因*机大臣袁世凯立场强硬和邮传部借款并归还的折中方案的出台,代表们最终放弃了拒款立场。此时,沪嘉即将建成,倘若按照英方的方案签订合同,那么苏杭甬将与沪嘉形成“并线之为害”,必将对后者的运营效益造成冲击,而且会使中方将来再也没有机会自建苏嘉。有鉴于此,由苏路公司股东组建的“江苏铁路协会”提出在合同层面上把苏杭甬铁路改为沪杭甬铁路。随后,两公司召开“杭沪董事联合会”针对“改苏为沪”展开讨论,但浙路方面表示反对。23日,“江苏铁路协会”再次致电苏路驻京代表,强调此事关系公司命脉,故请求代表们认可“改苏为沪”,并称此举并未损害浙路公司的利益。
年1月,两公司代表与邮传部、外务部就合同的具体内容展开谈判。20日,外务部收到两公司关于“请改苏杭甬为沪杭甬”并“提明沪杭甬为商办已开工之路”的来电,两部与英方磋商后称请求均已实现。3月6日,两部与英方正式签订《沪杭甬铁路借款合同》,合同第二款将沪嘉作为沪杭甬铁路的一段正式确定下来:
此路系由上海或附近上海,接连沪宁铁路,至杭州宁波两城。此路线须由上海经过枫泾镇、嘉兴府、湖墅、杭州府、江干至宁波。
同日,两部上奏慈禧和光绪帝,奏折名为“奏为苏杭甬铁路改苏为沪与中英公司订定借款合同恭折”,折中写道:
由上海至嘉兴一段,路工业将告成,若再由苏州另线兴修,则沪嘉一路,几成虚设。
至此,合同层面的更改也尘埃落定,苏杭甬铁路就此变成沪杭甬铁路。该路上海至松江段于年4月间率先开通,次年5月30日通车至枫泾,9月12日沪杭段全线通车运营。
从“改苏为沪”
到“接轨上海”
由苏路公司主导的苏杭甬铁路改道事件,最初在工程上选择“改苏为沪”来规避《苏杭甬铁路草约》,虽然一度见效,但由于江浙绅商合同观念的淡薄和两公司操作经验的欠缺,被英方以苏嘉段开始征地违反草约为由乘虚而入,最终狼狈收场,不得不在合同上“改苏为沪”,以沪嘉取代苏嘉,维护既成事实。
“改苏为沪”后,沪杭甬、沪宁两条铁路使上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铁路枢纽,加上开埠以来城市自身的迅速发展,上海迅速超越了明清以来作为江南首府的苏州,并成为长三角的区域中心和全国最大的口岸城市,江浙间的经济往来也转而以上海为中心,并延续至今。而随着漕运在近代的不断衰落,传统时期京杭、苏杭、苏嘉之间的紧密联系日趋松散,加之仍有运河可供来往,嘉兴、苏州之间建设铁路的需求在和平年代变得不再迫切。
自此,接轨上海十五年后,中共一大代表乘坐沪杭甬铁路的列车迅速转移到嘉兴,继续商讨建*伟业。我*成立九十五年时,中国铁路已让英美诸国叹为观止,嘉兴也将在全新的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中迎来新一轮的接轨上海。然而,一百一十年前,因“改苏为沪”而错失的嘉兴、苏州间的铁路,虽然在八十年前的7月15日通车,但最终牺牲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
如今,通苏嘉甬城际铁路的计划已制定多年,这条纵贯南北、襟江带海的高铁如能早日付诸实施,定能为嘉兴提供一个新的接轨方向!
本文图片选自岳钦韬编《纵横长三角:沪宁、沪杭甬、苏嘉铁路影像史》,广陵书社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