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大纛旗吗?
第一次听到的年轻人想必会问
“这是什么?第二字念什么?”
发布君来为你科普
大纛(Dào)旗
是许村翁埠一带农村传统的
汉族民俗表演艺术
始于清道光时期
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
现在
这项被列为第六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有了传承人
许村翁埠大纛旗历史悠久他叫宋小洪,今年67岁,不久前公布的《第四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就有他的名字。
一路沿着01省道往西,目的地直指许村镇东南部——翁埠村夏家埭,宋小洪和他的“大纛旗”团队就住在这里。
如今的翁埠村处处是小楼房,家家门口停着小轿车,新农村的气息扑面而来。但和村民们聊上几句,便能感受到他们有一份共同的乡愁——“我们村每年农历5月16日都会办一场热闹的庙会,你们一定要来感受感受!”
村民们所说的庙会,便是有着许久历史的元帅庙会,庙会上,掮香炉、举大纛旗、舞大刀等民俗表演缺一不可。宋小洪介绍说,相传在清道光时期就已经有大纛旗表演,距今多年历史。
大纛旗长啥样?那么,大纛旗究竟长什么样?在宋小洪家里,我们见到了庐山真面目。
大纛旗高11.7米,旗面宽57厘米,由于旗高易吃风,表演时必须在旗顶上拉4根绳索,由4名男子分别站在四边拉紧,同时根据表演时旗杆的晃动不停调整手中绳索,以便使旗杆始终保持垂直状态。
大纛旗主要由一人表演,表演者手扶旗杆亮相,然后双手将旗杆拎起托在腰间,最后发力单手将旗杆挺起。然后将旗杆放下落地再反复做同样的动作。几个回合后再换另一人上来表演。
因为大纛旗表演展现了江南水乡地区百姓的威武强壮,也为庙会活动增添了一项喜庆活动,深受百姓们的喜欢。去年,这项传统民俗表演被列为第六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举大旗”靠力气也讲诀窍蓄着胡子,身材并不算高大,如今67岁的宋小洪,笑称自己已经举了23年的大旗,该找人接班了。
为了向我们展示大纛旗表演,宋小洪召集了10余人来到他家门前,换上表演服装,在一阵锣声鼓点中,4名男子缓缓拉起彩绳,近12米高的竹竿伫立空中。该是宋小洪上场的时候了,他先是双手托起竹竿底部,随后屏气凝神,单手将近50斤的大纛旗高高举起,约摸有4层楼高,惹来一众掌声和叫好声。
“我父亲生前也是耍大纛旗的,不过他是拉绳子的那个。”还未喘口气,宋小洪说起了自己和大纛旗的传承故事,因为夏家埭祖辈有这样一个传统,每逢出庙会大家要去举大纛旗,年时,接力棒传到了宋小洪手里。
“村里慢慢对这些民俗表演重视起来了,所以我就发动组里的人家每户至少出一人,一起把这项活动传承下去。”但对于当时的宋小洪来讲,大纛旗究竟有怎样的讲究,无从知晓,靠着村里老人的提点和大家的自学,渐渐有了一些感觉。后来,宋小洪还对大纛旗进行了改良。
“这根大竹竿是我托人从福建运来的,已经用了10多年了!”指着身后的这根竹竿,他的语调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还有这面彩旗,由12个竹箍固定,象征一年12个月,彩旗上写着‘翁埠三联大旗圣会’,这些都是我设计的。”原本的大纛旗没有现在的高大挺拔,经由宋小洪改良,旗杆更高,彩旗更大,声势也更浩大了。
“要说举大纛旗难吗,其实不难,学几下就能上手,但你要说简单吗,也不简单,需要10多个人通力配合,大旗要笔直不倒,还得靠巧劲呢!”在宋小洪看来,大纛旗表演犹如一种体育竞技运动,力气大的人多举几下,力气小的少举几下,举得越多,招来的喝彩和掌声越热烈。
别看一场大纛旗表演不过几分钟,然而每次演出前,宋小洪都会召集大家排练,“总要提前个把月开始排练,但大家白天都有工作,只能晚上练,每次练1个多小时。”
如今,许村翁埠大纛旗表演队共有22人,大家来自各行各业,有做厨师的,有企业上班的,也有个体户,平均年龄在40多岁。
一户至少出一人传承大纛旗非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依附在人身上的,靠的是一种人为的代际传承,一旦出现人才断层,这一文化形态就会濒临失传。也正因此,非遗传承人的重要性凸显。
“今年我的腰不大好,年纪也越来越大了,大纛旗总要交给年轻一辈了。”宋小洪淡淡地说,为此,在夏家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家每户出一人加入大纛旗表演队,代代相传。
今年40岁的宋华强是宋小洪的侄子,在队伍里是年纪最小的一员。大概8年前,他从父亲手中接过了这项“任务”。“以前出庙会的是我老爸,现在他过世了,轮到我接班,正好叔叔是大纛旗非遗传承人,我就跟着学他举大旗。”宋华强笑着说,第一次尝试时没把大旗举起来,如今倒也能稳稳地托举好几秒了。
但在宋小洪心里,总有一个更大的愿望,就是带着大纛旗走出许村翁埠村。至今,一位老妈妈的一句话让他记忆犹新。
大概7年前,宋小洪和他的团队受邀来到市文化馆参加文化遗产日活动,远远地,他就听到一位老妈妈叫喊道:“我要找宋小洪,我要看大纛旗,真是好多年没看到过了,上一回看,还是我小时候!”
正是这句话,让宋小洪很是感慨,“原来还有人知道并且记着大纛旗!”为了让更多人看到大纛旗表演,也是从那时起,宋小洪和团队每年都会来市区表演。演出机会不多,但他和团队总是格外珍惜。
临近分别时,他带着些许不好意思地说:“你们多报道报道,让我们有更多表演机会也是好的。”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俞旻星谢君孙晨曦
实习生高弘宇
本期编辑:俞佳婧
猜你喜欢1今天!开港!
2我市召开锻造“唯实惟先、善作善成”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团队专项行动部署会3元旦、春节还能出行吗?测一测你对防疫知识了解多少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