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天下从此重嘉兴
TUhjnbcbe - 2021/7/14 15:21:00
白癜风脱色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27/5962329.html

一些城市,有时候在千载难逢的机遇卷过之后,却好像什么也没有改变;一些城市,有时候却会在不知不觉之中走出很长一段路程。年后的嘉兴,比较像后一种情况。其格外引人入胜的地方,不是在于她的轰轰烈烈,而是在于她的平淡从容;不是在于她的大师辈出,而是在于一代新人已经长大,他们完全没有经历过去,眼睛里面只有未来,对变革的期待取代了对历史的崇拜。

翻开中国的地图,有三座城市十分特殊。他们都是二三线城市,都夹在超大城市中间,享受着超大城市带给他们的红利。从北往南,这三座城市分别是,廊坊(北京和天津中间)、嘉兴(上海和杭州中间)以及东莞(广州和深圳中间)。在上世纪80年代初,廊坊还只是一个不到5万人的小镇,由于京津的带动,只用了7年时间,就完成了从镇到县、再从县到地级市的飞跃,现在又成为环京炒房客的主要战场。有个数据,大家可以比对一下。过去10年,廊坊的常住人口增加了万,不仅超过了石家庄,还超过了天津。东莞就更不用说了,“世界工厂”看中国,“中国制造”看东莞,全世界每四台智能手机就有一台是东莞制造的,东莞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长期仅排在北上广深之后,去年才被苏州超越,实力非常强。相比廊坊和东莞,嘉兴的起步条件要好得多。早在多年前,这里就有先民耕作,自古就是江南繁华富庶之地,唐代开始嘉兴就是我国重要产粮区。嘉兴的别称“禾城”,就是鱼米之乡的意思。嘉兴的条件好到什么程度呢?第一,这里的平原面积占到市域面积的90%左右,东莞只有40%。平原多,可用于开发建设的土地空间就大。第二,老百姓非常富裕,这里的农民收入几十年来长期保持全国第一名的位置。下面的县也非常发达,海宁、桐乡、平湖、嘉善、海盐,全部都上榜了百强县。第三,这里是红船之乡,年前在嘉兴南湖的一条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第一个纲领,选举中央第一届班子。求是杂志在最近一期文章《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中,列举了几个“红色地标”,包括上海、嘉兴南湖、井冈山、延安、金寨、西柏坡、香山等,而嘉兴和上海一起,作为中国共产*诞生地,被排在首位。这里已经成为万*员的朝圣地。可以说,在中国大地上,能够绵延年历史文脉,同时拥有最好的区位、最好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最好的红色基因的城市,只有嘉兴。但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嘉兴,这些年的发展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波澜壮阔”。过去五年,嘉兴GDP年均增长6.6%,勉强跟上了浙江省的平均脚步,和浙江的前三强杭州、宁波、温州的差距还在扩大。放到整个长三角来看,在经济体量-00亿级别的7个城市中,嘉兴也只是跑赢了绍兴、台州,输给了温州、常州、扬州和泰州。可以看出,嘉兴并未表现出和自身地位相匹配的进取心。

两会过后,各地*府陆续公布了未来五年的施*目标。我们粗粗统计了一下,全国大概有12个城市瞄准了“万亿俱乐部”。在这12个城市中,嘉兴是距离这个目标最远的那个。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嘉兴的底气从何而来?

第二,嘉兴这座城市未来还需要做哪些改变?

未来嘉兴的成长潜力有多大?我们从潜在增长率的三个要素,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着手,来一探究竟。1首先来看劳动力。嘉兴未来每年预计有15万的人口净流入,超过常州、南通、温州、绍兴等一众城市。

在全国少子化、老龄化的大背景下,抢人大战在各地到处上演。可以说,哪座城市吸纳的人口多,哪座城市就卡住了先机。

刚刚公布的七普显示,十年间嘉兴的常住人口增加了90万人,扣除本地自然增长率,相当于每年从外面净流入8万多人。我们用手机信令数据进行推测,最近三年差不多每年净流入12万人左右,而且速度还在进一步加快,预计未来几年很可能会增加到15万左右。在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中,除了四个省会城市外,嘉兴的人口增量仅少于苏州、无锡、宁波和金华。苏州、无锡和宁波都是万亿级城市,嘉兴输给他们并不冤,金华这座城市非常有意思,下次我们再单独讲讲。

总而言之,从人口的吸引力来看,嘉兴这些年不仅超越了温州、绍兴这些省内老对手,也超过了常州、扬州、南通这些北边的先进分子。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嘉兴,他们比上一代人受教育程度更高,也拥有更大的梦想,为这座城市的蜕变提供了可能。

从我们的手机信令数据看,嘉兴已经变成了全国人口大融合的舞台。目前在嘉兴生活的人,浙江籍不到1/4,其中嘉兴籍只有19.2%。剩下的人主要来自四川、贵州、江西、云南等劳务输出省份。但是嘉兴公安局公布的嘉兴户籍人口万人,推算出来至少有万的外来人口已经在嘉兴落户安家。这些人不再是候鸟,他们和后一代一起真正变成了嘉兴发展的生力*。

2其次我们看看资本。嘉兴将很可能成为同一级别中最有钱的城市。企业想更好发展,需要钱买土地、买设备、扩大再生产;城市要发展,也要有钱建路、建桥、建学校、建医院。这些钱从哪里来?不考虑借贷的话,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企业利润;二是财*和土地;三是招商引资。先看企业利润。由于长三角主要都是制造业城市,这里我们选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这个指标做比较。我们发现,在-00亿经济体量的七个城市中,年嘉兴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为亿元,相当于平均每家企业每年能赚0万,远远高于其他城市,比GDP过万亿的南通还要高出大约30%,只是略低于常州。反映出,尽管嘉兴的工业企业规模不大,但赚钱能力真的非常强。然后是*府收入,主要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看下面这张表,去年嘉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尽管比常州和温州少,但看增速的话,嘉兴的追赶势头非常猛。我们测算了一下,发现近五年,嘉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每年增长11.3%,而温州和常州只有8.4%和5.7%。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嘉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就会超过温州和常州。*府收入的另外一个大头是土地出让金,这块收入不需要上缴国家,因此可以算作是地方的“小金库”。我们查了一下,发现去年全国卖地收入最多的城市是上海,达到了亿元,其次是杭州亿元。G20后,杭州的土地真是超级印钞机,杭州*府去年光卖地赚的钱比收来的税收还要多出好几百亿。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城市的卖地收入,苏州是亿,宁波是亿,无锡是亿,常州亿,然后后面是绍兴亿,温州亿,扬州亿。嘉兴是多少呢?只有亿,甚至排在台州、湖州、泰州之后。反映出嘉兴*府在卖地方面还没有真正发威。按照目前嘉兴住宅用地平均每年供应万平米来计算,每年实际可供应的商品房套数只有2.7万套,而未来嘉兴每年将有15万的人口净流入,这里面还有巨大的推地空间。另外,现在嘉兴的土地价格尽管上涨较快,但和周边城市相比,还是比较低的。按照全市包括五县二区平均来算,目前嘉兴住宅用地成交楼面价大概在元每平,工业用地平均价格不到20万每亩,只有隔壁杭州的一半。未来几年,随着沪杭一体化和大量人口的涌入,嘉兴的土拍市场只会越来越激烈,房地产开发商“神仙打架”的日子会越来越多,*府的钱袋子也会越来越鼓。除了企业和*府的钱外,一个城市要发展,还需要靠外面的投资,就是招商引资的部分。我们允九智库对全国境内外上市企业的股权投资关系进行了整理,开发了“长三角上市企业投资监测系统”,以此来分析全国主要城市之间的产业联系。结果发现,自年上海申能股份在嘉兴注资核电秦川联营有限公司以来,一直到年的22年间,上海上市公司在嘉兴平均每年只有1项投资。但在年以后,上海对嘉兴的投资出现了井喷,累计投资了57家企业。另外,我们还对境外世界强企业(含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和孙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动态进行了跟踪。发现过去五年,有家世界强企业撤离了中国,但这些企业对嘉兴的投资反而不降反升。我们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世界强在嘉兴新注册了33家公司,仅次于上海和宁波的97家,比杭州、南京、苏州、无锡都要多。此外,在嘉兴的世界强企业注销的数量也是最少的,只有5家,而上海达到了家,宁波有19家,杭州有12家,苏州有6家。嘉兴的投资价值越来越受到国际企业的认可。3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技术创新要素。八个字:差距巨大、责任重大。邓公33年前就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去年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劳动力和资本贡献率已经不到40%了。科技进步贡献率这个指标计算起来比较复杂,学术界也有不同的说法,我们这里就不去谈论了。那怎么来评判科技创新能力呢?简单来讲,一是看高校科研院所的数量多不多,成果牛不牛;二是看产业层次高不高,研发费用多不多。先看高校科研院所。嘉兴真的很可怜。普通本科高校只有嘉兴学院一所,目前这个学校连研究生培养的资格都没有。另外,海宁一所浙大国际联合学院,校园很漂亮,但学生都是以留学为目的,毕业后基本跑到海外,浙大和海宁的结合才刚刚起步。科研院所呢,有点影响力的只有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两家,但这两家都是自收自支的事业体制,*府投入非常少,与杭州对之江实验室、宁波对甬江实验室动辄百亿的投入形成巨大反差。有个数据就可以看出,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4年就成立了,到目前仪器设备总值才3亿元。杭州的一个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就要投资20亿。试问一下:没有科研重器,怎么会有创新?所幸的是,嘉兴市*府已经意识到科研上的巨大差距。在嘉兴“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嘉兴学院创建嘉兴大学,支持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做大做强。同时,花大力气引进国内知名院校,比如现在准备和北京理工大学共建研究生院,和清华大学在桐乡建立乌镇实验室,等等。我们看到,年嘉兴地方财*中的科技支出只有14.6亿元,年提高到28.5亿元,几乎翻了一倍,年准备将科技预算进一步提高到33亿元。但是,如果和长三角这些老大哥相比,不得不承认,嘉兴的科技投入还是太小儿科了。随便举几个城市,去年宁波财*对科技投入亿元,占一般财*总支出的6.5%,而嘉兴只有4%;杭州对科技投入亿,占比7%;苏州更是达到了亿,占比高达9.7%!近年苏州重金打造的姑苏实验室、昆山超算中心、纳米真空互联装置等重大科研平台层次非常高,所以嘉兴还得加油!产业层次低一直是嘉兴被诟病的老大难问题。嘉兴的产业结构几十年来都是纺织服装、化学化纤占大头。去年00亿的工业营业收入中,纺织服装占了1亿,化学化纤占了0亿。龙头企业像桐昆、新凤鸣、振石、华友钴业基本都是资源型重资产企业,在电子信息、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的赛道上,缺少嘉兴企业的影子。前面讲到嘉兴的企业赚钱能力很强,这在当下反而变成了影响创新的障碍。小日子这么好,试问谁还有动力去搞创新?我们看两组数据,第一组数据,年嘉兴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科研活动的比例是33.6%,在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中排名倒数第一;第二组数据,嘉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是1.5%,在浙江省排名倒数第三。说明嘉兴70%的企业还没有研发投入,嘉兴规上工业企业赚回的每块钱平均只有1块5毛钱用于研发,这其中大部分还用在设备购置上,完全缺少创新的想法。

嘉兴人杰地灵。从唐朝至清朝出状元13人,明清两代为朝廷贡献进士人。近代以后,也走出了很多大师,包括王国维、徐志摩、丰子恺、李叔同、金庸、矛盾、陈省身、程开甲等等,可谓“灿若星河、风华绝代”。嘉兴也是培养干部的摇篮。市委书记张兵年刚上任,就对嘉兴的干部提出了六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是:嘉兴作为*的诞生地,对照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我们的紧迫感够不够强?

年开始,这位山东人开始为嘉兴的干部调升了“游戏难度”:出台科技新*、出台人才新*,设立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启动南湖实验室建设,定5月18日为嘉兴人才节。

短短三年,温吞内敛的嘉兴发生了巨变。我们用数据对比一下,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年只有家,到年增加到家,翻了2.7倍;新引进大学生去年首次突破10万人,未来五年还将再引50万。

嘉兴的问题,在于城市不够大、产业不够新、人才不够多。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历史可以照亮未来。苏州、深圳、杭州这些城市走过的路,或许能够给嘉兴人民一些启发。机不可失,关键要快。1第一个建议,用霹雳手段加快嘉善撤县建区,拉开城市框架,炒热土地价值,做大支撑城市尽量少负债的财*盘子。浙江经济兴起于县域经济,但弱市和强县紧邻必然争夺资源、内卷发展,这就是嘉兴当前的紧迫现实。海宁、桐乡抱紧杭州,提出的口号是“不是杭州、就在杭州”,打造“杭州的第11区”;嘉善、平湖心向上海,很多地方早已经使用了的电话区号。目前嘉兴市区只有平方公里,而绍兴在将柯桥、上虞并进来后,中心城区已扩大到平方公里,苏南各城市市区也基本在1平方公里以上。人口呢,嘉兴全市常住人口万,而市本级只有万人,剩下的万人口,全部都在下面的县市,没有人口作为支撑,城市稀稀拉拉,只见小桥流水,不见高楼大厦,无法激发年轻人的荷尔蒙。根据我们手机信令数据测算,发现居住在嘉兴三环内的人口只有80.9万人,仅占全市人口的15.2%,各个县形成了自己的居住和就业中心。市本级财*更是捉襟见肘,由于浙江省实行的是市、县两级财*相互独立,嘉兴市本级财*只亿,而下面的县市掌握了亿。亿,再扣除上缴中央的“六税”,市本级只剩下亿。亿能干啥?大家可以看一个数据,海宁到杭州的城际铁路总里程47.7公里,总投资亿,相当于每公里要花2.9亿。亿其他什么事情不干,只能建62公里的城际铁路。而在嘉兴的“十四五”规划中,通苏嘉甬铁路(嘉兴段)总投资亿,沪乍杭铁路(嘉兴段)亿,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亿。请问钱从哪里来?合理的行*区划调整势在必行。嘉兴市区人口少、产业薄、财*弱,市县协调成本高,一些高能级的基础设施,如城市轨道,往往因为达不到门槛而难以实施。唯有霹雳手段,推进撤县建区一条路可走。过去嘉兴的很多领导都动过这个脑筋,但都因为阻力大、或条件不成熟而放弃,而周边的城市像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早就走在了前面。可以说,年,撤县并区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长三角一体化首位战略如火如荼,红船上的建*百年纪念越来越近。此时不并,更待何时?现在嘉兴哪个地方价值最高?非嘉善莫属。将嘉善纳进来成为嘉兴的一个区,一是可以让嘉兴加速接轨大上海;二是嘉善县城和嘉兴市区距离最短,成本最低。当然,从撤县意愿上讲,海盐难度最小。但海盐县城和嘉兴市区距离太远,往南又有核电站,又有钱塘江的阻隔,并进来对嘉兴弊大于利。2第二个建议,抓住环沪企业可能“转向”的机遇,加速建立沪嘉方向的城际交通体系,打造上海经济腹地的第一站。虽然定居上海的浙江人并不比江苏人少,但长期以来,上海与江苏明显有更强的经济联系度。特别是苏南城市,几乎在上海发展的第一时间就承接了溢出红利。我们用年的手机信令数据做了分析,发现在上海四个毗邻城市中(苏州、南通、无锡和嘉兴),苏州仍是上海跨城通勤者的主要目的地,占到上海人跨城通勤总量的81%,而嘉兴仅占17%,且嘉兴与上海人的联系主要集中在上海郊区。每个到周边城市工作的上海人,有81个去了苏州,17个去了嘉兴;去了嘉兴的17个人中,有15个人来自金山新城和枫泾镇等郊区。反映出目前上海人对嘉兴的认同感还非常弱。这背后,既有产业方面的原因,更有沪嘉交通不便的限制。目前上海和嘉兴之间只有高铁,没有城际。而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上海安亭站—江苏昆山花桥站)于年开通后,极大改变了苏州和上海两座城市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也让昆山实现了腾飞。若放在更长的历史线下看,长三角特别是环沪地区的企业,正在出现明显“转向”趋势。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沪宁线的商务成本已经明显抬升,而沪杭线的嘉兴、湖州等地,不论是劳动力、土地、还是房价都还是洼地。前面我们讲的,上海的上市企业和世界强企业向嘉兴的迁移就是明证。第二个原因更为重要,在向互联网迈进的阶段,浙江相比江苏掌握了更多主动权,新经济的创业土壤更好。随着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深化,杭嘉湖地区未来将会受到更多上海人才的青睐。另外,长三角绿色示范区的推进,以及嘉兴至枫南、金山至平湖、嘉善至西塘接上海等市域铁路的加快,未来上海的紧密交流圈将会向西南方向扩展。届时,嘉善、湖州可能会进入上海紧密通勤范围。只是希望,这些重要的交通线路早日开工,而不是仅停留在研究或者规划阶段。3第三个建议,就是将引进科教资源列入“一把手工程”,争取引进10所以上国际顶尖大院,在湘家荡打造一个类似于苏州独墅湖的科教新区。苏州和深圳都是在原有科教资源缺乏基础上,靠引进高校院所才发展起来的城市。在5年GDP突破亿元之后,苏州深感经济转型升级缺乏人才支撑和技术创新,开始有计划的瞄准全球前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引进了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哈佛大学韦茨创新中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50多所院所,加速了科研成果在当地产业化。深圳更加凶猛,在“十三五”的财*预算中,安排了0亿元用于支持引进工作,目前也引进了香港中文大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等10余所科研机构。引进大院名所投入非常大,周期非常长,往往花了大价钱,需要在很多年以后才能看到成效,因此也备受很多人争议。以年获批的昆山杜克大学为例,*府在基建上的总投入大概为50亿元,主要由昆山市财*自己解决。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过去十几年,深圳和苏州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升级。嘉兴产业长期以纺织服装、化学化纤为主,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嘉兴缺乏创新的基因,企业想搞创新,既找不到人才,也找不到愿意提供技术的科研院所。因此,嘉兴可借鉴苏州的做法,将引进境外科教资源列入“一把手工程”,算大帐不算小账,增强紧迫感与危机感。人才都是喜欢扎堆的。尽管苏州各区市都在引进国际科教项目,但大部分项目都落地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院校的集聚有利于这些科教机构之间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并形成良好的人文和科技氛围。嘉兴可考虑在湘家荡南湖实验室的基础上,进一步高标准规划建设,集聚全球顶级科研资源,打造长三角下一个独墅湖科教新区。2年10月22日,习近平同志刚到浙江工作,就来到嘉兴调研,指出“嘉兴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两个文化源远流长,一个是历史文化,是有年历史文明的发祥地;另一个是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在这里诞生”。19年后的今天,红船精神劈波行,嘉禾大地显风华,这里已经变成长三角最具希望的城市。在建*百年之际,祝愿我们的*越来越壮大,祝愿嘉兴越来越好。

作者:三刀

编辑:小陈

end

上期回顾

大杭州的“朋友圈”

允九数据

说的有理,就戳一下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下从此重嘉兴